美国汽车业正在经历阵痛:美国总统奥巴马将给通用汽车仅仅60天的时间来进行彻底的重组。同时,美国政府也认为克莱斯勒不可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公司存活下去,因而必须在30天内与菲亚特完成合并,否则将被迫进入破产清算阶段。小小的注脚是,美国汽车市场今年前两个月销售量同比下降了近40%,为27年来的最低点。
其实,美国汽车业曾经辉煌一时。从1913年起,大批制造汽车的工厂开始聚集在底特律周围。作为美国最大的制造业部门,美国汽车业总资产达到3350亿美元。与之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就业岗位达到1330万个,每年新车销售贡献了美国GDP的4%。如果说一种产业可以作为20世纪美国工业的象征,那必定是汽车制造业。
然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更经济的日本汽车进入美国市场。底特律仍然把大部分资源放在卡车和运动休闲车上,赚取庞大利润。相当一段时间,三大汽车厂把高能耗、高污染、高利润的多功能运动型汽车(SUV)和多功能轿厢车(Minivan)作为利润来源。
这在油价只有1美元/加仑左右时是没问题的,然而当油价飙升到4美元/加仑时,再加上人们环保意识日益增强,这些车的销路开始出现问题。尽管底特律已经开发出一些环保车,但最快也需几年后才能上市。当然,高居不下的劳动力成本是制约美国三大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产品设计、车型开发方面的缺陷也是近十几年来企业错误决策的结果。当所有这些积弊,遭遇了这次经济危机,问题就集中爆发了。
让人不安的是,刚刚起步的中国汽车业,似乎正在走美国汽车业的老路。
一个是汽车厂家一哄而上铺摊子。日前,奇瑞发布了中高端乘用车品牌瑞麒,形成了奇瑞、瑞麒、威麟、开瑞四大品牌。吉利也推出了全球鹰、帝豪和上海英伦三个新品牌。类似的是,通用汽车曾经在全世界经营着十几个品牌,经销商数量曾经达到过8138家。相比之下,作为美国汽车业主要竞争对手之一的丰田汽车,在美国市场仅有三个品牌——丰田、雷克萨斯和Scion,经销商数量不到1500家。福特在多品牌策略指导下,一度手握八大汽车品牌,却给福特带来品牌定位模糊的副作用。目前福特正在推进“OneFord”(一个福特)的革新计划,以从少数几个核心平台上制造出更多适应全球市场的车型,削减成本。没有规模肯定不行,一个品牌也不行,但是否越大越多就越好,也值得商榷。
另一个是一些汽车消费意识开始出现美国化趋势。就拿让美国汽车业惹火上身的SUV来说,中国SUV在 2008年销量同比增长25.28%,这在相对低迷的年度显得业绩不俗。还有统计,2008年中国地区共推出了14款全新SUV车型,这是历年中都十分少见的。此外,对车身宽大的追求也在步美国的后尘。奥迪A6、大众帕萨特加长取得成功后,宝马5系、VOLVO的S80都特意为中国的消费者进行了加长。这是与汽车越来越环保的趋势相悖的。不要像美国汽车业那样到了破产的边缘,再发出应该致力于燃油经济型和环保型汽车开发的感叹了。
不管怎么说,在经济危机中,美国汽车业交足了学费。别人交了学费,我们学到点什么,不是挺好的事儿吗?(修宇)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