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下乡”在一些地方却被缩小为:“省产车下乡”
继“家电下乡”、“旅游下乡”之后,“汽车下乡”即将破局。
上周,长安汽车、哈飞、一汽佳宝等车企已经吹响“下乡”的号角。但一些省份在开启“汽车下乡”之举,却给这些跃跃欲试的车企泼了一盆冷水。
据了解,在某地,省财政投入上亿元对农民购买有关产品进行补贴。但按照当地汽车下乡活动规定,农民购买的车型必须是本地出产的产品。
那么,这种做法很显然带有浓厚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汽车下乡”在一些地方却被缩小为:“省产车下乡”。
从目前各地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这种只允许本省车下乡才能获得补贴的做法将很可能在全国各地推行。
这就带出了几大疑问:国内市场很可能被割裂,在各省市内形成铜墙铁壁,“诸侯经济”的保护主义抬头,这有利于市场公平良性竞争吗?是否会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做法呢?
更为重要的是,那些没有微车、轻卡产品制造企业乃至没有汽车制造工业的省份,是不是可以不补贴下乡汽车,甚至在汽车下乡中不作为呢?
如果从“汽车下乡”再放大至各地财政采购、各地出租车市场采购等方面,以后汽车市场发展“画地为牢”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今后会不会出现不是本省车不给上牌呢?
我们国家政府一直在对美国等国际贸易国呼吁,不要在金融海啸危机下重拾贸易保护“伎俩”,但我们自己国内各地政府却在不断推行“诸侯经济”的策略。
“汽车下乡”能否真正拉动内需,关键是能否破解“诸侯经济”的铜墙铁壁。(乐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