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土豆”问题成为国内汽车产业争论的焦点,盖因有人针对车企重组提出,土豆1+1之后,仅仅只是两个土豆而已还是会变成一个更大的土豆?说这话的背景是国家表态明确支持大型企业集团进行兼并重组,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要由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简言之,汽车产业跑马圈地的大门已开,至于马儿怎么跑却还不甚明了。
看看江淮、东南、长丰、昌河和哈飞这样的车企,其一年的销量多则20余万辆,少则才几万辆,更有甚者,据说各地还存在着众多零销量的车企。在注重规模效应的汽车产业,销量如此单薄的车企无疑造成资源的闲置或者浪费,可见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确有必要。
但是企业重组从来需要的就是化学反应,而不是简单物理反应。上汽集团对此应该是心知肚明,失手双龙之后他们明白重组这潭水有多深。在国内,收购方虽然不会面对近乎偏执的工会,但与被收购方所在的地方政府如何理顺关系也绝不轻松。
尽管工信部表示,兼并重组是企业的自主行为,政府只是做引导,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市场不会是此次重组的主导力量,因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车企目前最好的做法就是现金为王,而不是伺机扩张。只有政府的背后推动,才可以迅速理顺各种关系,包括资金筹集,以达到最快速度的整合。但政府主导一个必须避免的问题就是生硬的“拉郎配”,否则,虽然最后销量和规模上去了,但在内部无法形成合力,导致被收购企业还是在原籍你干你的,我干我的。
而说到重组,人们的眼光往往盯着“上汽”这样的头牌,或者“北汽”这样的骨干,却往往忽略了奇瑞、吉利以及比亚迪等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他们的表现优异,却缺乏持续发展的资金。如果国家能够给它们以政策性扶持进行重组收购,使其也得以晋身骨干企业,也许才是此次兼并重组中的最大收获。(韩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