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大众中国在北京高调宣布其“2018战略”,这是中国第一家公开拿出横跨十年规划的汽车企业。年均4款新车、引进最新动力总成技术、销量和经销商网络翻番……这一切的核心在于表达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大众中国此次夸下海口并非为自己未来的十年增加压力。仔细观察这份战略报告,多数信息在此前都已多次提及,而在“2018战略”中也没有细化方案发布。国务院刚刚通过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细则,也希望能够通过自上而下的政策导向提振信心。
振兴规划细则中,生产环节的关键词之一在于整合,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企业集团,培育4-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毫无疑问,自上而下地推动整合将使各种壁垒因素被铲除,避免重复建设,让资金更为集中。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是汽车工业中的一个不断循环的话题,中国分散的汽车产业结构表明是时候适当整合了,然而汽车产业大规模集中式的整合就一定能造就汽车强国吗?显然并不是这么简单,如何避免整合后企业无法兼容,如何保障规模巨大的企业每个组成部分都健康运转将成为此次产业振兴规划事实的最大挑战。通用和福特已经尝到了盲目扩张的苦头,整合需要达到的目的是增值优质资源,而非稀释。
效率在这时显得更为重要。宝马、本田等都并非产销超过200万辆的巨人,是研发效率和技术再生能力让它们位列世界上最具实力的汽车企业群。这一点对于希望占据中国乘用车市场份额40%的自主品牌企业尤为重要。
吉利、奇瑞和比亚迪这样名列重点企业之中的品牌获得了振兴细则中包括采购、融资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但政策并不能完全支撑其未来发展。优越的条件下如何取得产品品质、制造工艺和技术实力的提升是关键。增强品牌荣誉感、认认真真造车、做研发,只有产品达到市场需要的水平,市场规模才会水到渠成,到时品牌并不会成为消费者购买自主品牌乘用车的障碍。
另外在合资企业居于强势地位的大集团中,如何为自主品牌企业赢得更多发展机会成为另一个关键。如果大集团内的合资不能向自主品牌进行技术、研发能力、渠道和管理等方面的输出,那势必会造成集团内部强者更强而弱者更弱,探索如何在合资、自主共存的平台上发展自主品牌势在必行。
在消费层面,已经实施的小排量购置税减免政策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汽车消费,不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小排量车价格不降反涨值得关注。另外对于3月1日开始执行的汽车下乡,农民购置四轮汽车在田间地头是否实用、如何帮助农民提升驾驶技术、考取汽车驾照等,都成为细则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崔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