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与人相比,故能自成一家;不与人相争,故能令人无与争锋。
一边是上汽遭遇双龙滑铁卢而被讨伐,一边是面对一个又一个本土车厂并购国际品牌传言的自大和自嘲交织,这就是国内车市江湖的光怪陆离。在国际并购这一事情上,自信核心点的消融,使得走向极端的话语始终不能连结共通。
凭心而论,上汽当初既然大胆走出国际并购的一步,并获得了满堂喝彩,因此即使今日遭遇败局,也不应该成为讨伐的对象。追问昨日决策的错误已无多大意义,大众更应该鼓励的是当事企业以理性的态度去面对变局,合集体之智慧争取解决的办法。即使最终失败也无所悔恨,世间从来无后悔药吃。
这也是衡量其他车厂开展国际并购的准则。并购是一项纯粹的商业活动,不应该夹杂太多的群体感情,不应该骤然间信息膨胀,又骤然间千夫所指。正是因为这种理性态度的缺失,使得一个又一个的传言大肆横行,再次展现出车市浮躁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但以上所言仅是一个表面的问题,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国内车厂是不是必须依靠并购的手段才能最终树立起大型国际汽车制造商的形象,取得自立于世间的自信。
笔者认为,这反而更折射出自信的贫乏。
报载,本土汽车公司奇瑞有意并购遭遇困境的汽车品牌,经过“收购那些具有长期历史的欧洲汽车制造商。通过与国外品牌的合作”而发展成为一家国际化的大型汽车制造商。借力别人,最终期望达成和别人一样的地位,这种策略的出发点显示的正是一种粗错的“以大为荣”的发展观,折射的正是一种根本自信的贫乏。当然这不是针对奇瑞一家而言。
如果这算是一种宏才大略,一种勇于走出去的自信,但却也不是最好的自信。与国内大型汽车集团纷纷和国际品牌合资取得发展先机相比,奇瑞的神秘精神力量更在于,其依靠独立发展取得今日的地位。这种因为洞悉市场而聚拢起来的自信显然更具有爆发力。
不与人相比,故能自成一家;不与人相争,故能令人无与争锋。这样的大智慧实际上每时每刻都在市场上滋生,培植着新生的力量。例如昔日汽车业的门外汉比亚迪,却凭着电池技术的先机而快速发展,也为其旗下车型塑造了良好的市场效应,不期然间F3已经连续超越常青树捷达,大有国民车风范。又例如,一汽奔腾以自主之名而销量猛增,中华轿车植入了深厚的中国元素而逐渐被市场承认其高贵。
即使福特和大众,其崛起必然为本土市场力量所支撑。在国家政策引发了本土品牌新的发展机遇的时候,再次紧贴市场寻找前行的力量,才是车商最应有的自信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