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德国慕尼黑地方法院判决,双环汽车在德国的经销商——中国汽车公司销售的中国双环CEO汽车与宝马X5车型在外观上“相似”,属于“侵权行为”。如果该判决生效,进口双环汽车的德国进口商中国汽车公司已经出售的每辆车都会被处以25万欧元的罚款,并且销毁库存的车辆。据悉,这是自主品牌在“模仿之路”的首次败诉。对此,法律界人士认为,由于德国是成文法国家,德国的判例可能对日后欧盟其他英美法系判例法国家此类案例的判决产生影响。这对于以模仿起家的中国自主品牌来说无疑敲响了警钟。
模仿是过程还是目的?中国自主品牌的模仿之路到底还能走多远?对此,业内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正方:模仿是发展的捷径
“汽车厂家选择模仿成熟车型的做法已成为一种惯例,像日本的丰田、韩国的现代等今天的汽车巨头,当初在起步时都模仿了德国和美国等先进企业的车型。因此,年轻的自主品牌走模仿之路无可厚非,它是发展的必经之路。”双环汽车董事长赵志刚表示。
据了解,目前,在国内关于汽车行业的自主知识产权规定中,并没有规定必须完全自主开发,而是认可“拿来主义”。在车型、管理体系和底盘发动机技术方面,有部分是强调自主研发,有很多则没有明确限制,自主品牌都可以充分学习国外先进的东西。中国汽车工业经济技术信息研究所高级经济师韩广认为,对于中国的自主品牌而言,在发展初期就已面临合资品牌强手如云,研发能力、设计能力和资金储备都很有限,如果不充分学习,那很可能就会被激烈的竞争所淘汰,从这个意义上讲,模仿也是自主品牌发展的捷径。对于消费者而言,能买到外形心仪,而价位低很多的产品,何乐而不为呢?
反方:抄袭是一条不归路
本田(中国)一高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把模仿当成掩盖抄袭的幌子和拒绝长大的借口是一条不归路。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已经在全球蔚然成风的今天,无代价的模仿已经不合时宜,过去走过的老路今天已经越来越难走通。这时候,一味靠指责跨国公司打压自主品牌,来换取廉价的同情已经没有意义。”
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发展了20多年,消费者在消费心理和品牌忠诚度上已经今非昔比。对于那些徒有名车外观而在品质上却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克隆车”来讲,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开始失去兴趣。
著名汽车评论员钟师认为:“以市场换技术”的初衷是借助当前世界汽车产业向中国转移的机会,让中国的汽车企业从中学到技术和经验,在竞争相对缓和的市场里得到检验和成长,之后再推动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然而一味地复制别人的产品虽然收益显著,但却不能由此开发出属于自己的技术和品牌,一时的热销也只会是昙花一现。比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汽车产业,一批又一批的汽车品牌倒下或被收购,真正能活下来的却寥寥无几。在这一点上,中国的自主品牌应当引以为戒,不能重蹈覆辙。
记者手记: 自主品牌可走5条自主路
“闭门造车”是一个死胡同,纯粹原搬照抄的“拿来主义”也是一条不归路。惟有坚持正确的“世界为我所用”的价值观,打造属于自己核心技术和大力培养尖端的汽车人才,才是自主品牌能够不断发展兴旺的正途。
具体来讲,自主品牌有5条路可走:第一条即是在模仿中积累经验,逐步形成拥有自己的技术开发能力,代表企业是吉利和奇瑞;第二条路,是利用国际资源,寻求与国外专业设计公司的合作,花钱买知识产权,通俗一点来讲就是“外包”,以长安、中华和哈飞为代表;第三条路,是基于外方合作伙伴的技术,衍生出自己的产品。以一汽奔腾为代表;第四条路,是从技术合作方引入产品,随后在其基础上发展自主品牌,以海马汽车和天津一汽为代表;第五条路,是整合国际优势资源,通常由有实力的大型国有企业操刀。例如上汽收购双龙,以及上汽和南汽的罗孚收购案,通过国际收购,迅速获得知识产权和产品资源,并以此打造自主品牌。
尽管以上5条路的模式各不相同,但殊途同归,终极目标就是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和研发实力,从而实现真正完全自主。(黄明君)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