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德国豪华车巨头奔驰和宝马连续发布在中国的发展战略,从扩大产能到发动机国产,并抛出30万辆的中国计划,都表明两大巨头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但从国产化的进程来看,宝马已将中国视为重要的生产基地,而奔驰虽抛出30万辆销售计划,则更多的要依赖进口车来达成。
由此可见,奔驰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策略仍在犹疑,两巨头的在华策略风格迥异。
在华策略摇摆不定奔驰30万辆销售目标存疑
“我承认奔驰品牌过去在中国的发展战略缺乏连贯性,我们自己也很失望,”戴姆勒全球总裁蔡澈日前在四周内第二次来华时对媒体如是表示。这是蔡澈对于坊间关于戴姆勒缺乏与中国合作伙伴合作诚意的质疑首次作出正面的回应。
奔驰变了,这是媒体对于这个自视甚高的德国汽车品牌的评价。戴姆勒肯把加长E级放到国内生产,提高国产化率,加强产品和人员的本土化战略,才真正表明其终于肯放下身段认真对待合作伙伴,认真经营中国市场。
也许是2009年高达77%的销量增幅给了戴姆勒自信,蔡澈高调地向媒体宣称,“奔驰2015年在华销量要达到30万辆。”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宝马、奥迪等竞争对手的持续发力,以及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带来的国内市场豪华车市场格局的变化,奔驰这一“激进”的销量目标能否实现依然存有很大的疑问。
犹疑不定的在华战略
“请用发展的眼光看我们,北京奔驰发力的时候到了,我们已经不是过去的北京奔驰,”北京奔驰执行副总裁司卫此前对媒体自信地表示。
从表面看来,司卫的此番表态颇有扬眉吐气之感,但与之对应的,是戴姆勒摇摆不定的在华策略给北京奔驰带来的长期压抑。
作为奔驰乘用车在华唯一的合资企业,北京奔驰生产奔驰E级和C级轿车,凭借奔驰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北汽20年来经营合资公司的经验和资源优势,理应迅速帮助奔驰品牌打开中国市场的局面。
但现实情况是,奔驰不仅被在华经营多年的奥迪品牌远远甩在身后,而且也长期被宝马压制。
曾有北京奔驰的内部人士私下里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奔驰只注重产品推广,忽略合资企业品牌建设,是北京奔驰发展迟缓的问题所在。“与一汽奥迪和华晨宝马相比,消费者对北京奔驰的了解太少了,”该人士表示。
更为重要地是,戴姆勒在华发展策略上的摇摆和缺乏连贯性一直备受诟病,无论是产能扩张、提高国产化率以及近期奔驰加长E级国产的多次推迟无不体现了这一点。
缺乏诚意,考虑自身利益而忽视合资公司的发展,成为了奔驰留给业界的普遍印象。
蔡澈承认,戴姆勒过去在中国发展战略上的确缺乏连贯性,今后将认真开拓中国市场,体现政策的连续性,同时要加大在华投入力度,今后还将陆续为北京奔驰引入新产品。
分析人士指出,引入新产品和扩大产能都是治标不治本,北京奔驰主要还是应该中外精诚合作,彻底转变经营理念。
本土化博弈
奥迪的官车形象帮助其在中国豪华车市场一骑绝尘。而华晨宝马同样放低身段谋求市场,陆续推出宝马318i和宝马520Li来抢占豪华车市场空间。
与之相比,奔驰的本土化进程一直稍显滞后。北京奔驰的产能去年甚至一度触及了天花板,彼时北京奔驰旗下唯一车型奔驰C级的热销让北京奔驰设计产能仅2万左右的MCG生产线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据北京奔驰内部人士介绍说,尽管北京奔驰将克莱斯勒留下的设备和厂房进一步整合改造用于奔驰乘用车市场,进一步提高产能,预计在2012~2013年可以调整至10万辆左右,以满足奔驰C级和新E级的销售需求,但国产化率过低依然成为了北京奔驰发展的阻碍,因为德国零部件供应商一旦调整势必会影响到北京奔驰的生产计划。
尽管北京奔驰宣称其国产化率已经超过40%,但与华晨宝马建立的200家配套供应商体系,以及已经实现发动机国产化的奥迪相比,北京奔驰仍落在竞争对手后面。
痛定思痛的北京奔驰已意识到提高国产化率的重要性,戴姆勒东北亚有限公司董事长华立新表示,北京奔驰已新增了近百家供应商,以支持奔驰C级和新E级的国产化生产。
此外,北京奔驰在加强目前的国产化配套体系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人力资源本土化,各级领导和员工都经过了严格的培训。
“激进”的销量目标
尽管市场前景未明,但急欲追赶竞争对手奥迪和宝马的奔驰在中国战略终于走向正轨之后也制定了颇为“激进”的销量目标。蔡澈日前对媒体高调宣称,奔驰2015年在华销量要达到30万辆。蔡澈还自信地表示,2015年30万辆的目标并不激进,而是一个充分考虑市场之后制定的一个合理目标。
为了保证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戴姆勒还将投资2亿元在华投建产能为10万辆的发动机工厂为北京奔驰配套。
事实上,北京奔驰的产能仍不足以满足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北京奔驰预计2013年左右实现10万辆的产能,按照目前奔驰品牌国产车低于进口车销量的现状,北京奔驰能为奔驰品牌在华销量目标的实现贡献多大的力量仍是未知数。
参与互动(0) | 【编辑:陈鑫】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