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追问丰田赔偿门:百位律师团为受害车主索赔(4)——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央视追问丰田赔偿门:百位律师团为受害车主索赔(4)
2010年04月09日 12:54 来源:CCTV-经济半小时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浙江省消协此次要求丰田赔偿RAV4车车主经济损失依据的是浙江省的地方法规《浙江“三包”商品目录》,其中明确规定,汽车属于实行包修、包换、包退的商品。而根据规定,实行“三包”的大件商品,应当由经营者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的,经营者应当上门服务或者负责运送;经营者要求消费者运送的,经营者应当承担运输费、误工费、差旅费等合理费用。这样一来,政府在保护国内消费者,约束国外生产厂商时就有了法律武器。但是专家告诉我们在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保护法以及其他省的地方法规中,对于三包服务并没有这么明确的规定。

  在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当中,汽车这种产品是否在三包产品的目录当中呢?

  中国政法大学洪道德教授:没有明确。我看到的是没有明确这个三包。应该说具体到每一个产品,我们都应该将来,不仅仅是光有一个技术指标,你得要有一个使用指标、消费指标,这个我觉得都应该建立起来,我们现在是,还是这个方面的法律不是那么过于很细致很明确,所以说碰到国际上大公司可能一旦较起真的话,人家给你抠这个细节的话,我们可能有的时候就拿不出很具体。

  我们注意到,此次丰田召回事件发生后,先是2月份美国众议院出面指责丰田公司隐瞒电子缺陷,美国消费者向其索赔36亿美元。4月5日美国运输部又宣布将对日本丰田处以超过1600万美元巨额罚款,理由是丰田虽然对汽车油门踏板隐患早已知情,却拖延不报, 违反了联邦法的规定。那么美国的法规中,对于汽车三包以及召回赔偿又是如何规定的呢?

  记者注意到,《美国法典》第49编第301章中对于“缺陷与违规赔偿”中的“赔偿方式”是这样规定的,如果机动车或配件存在缺陷,可供制造商选择的赔偿方式包括修理机动车、以等价机动车更换、减去合理折旧退车等。“制造商赔偿规划”条款规定,机动车制造商应该赔偿购买者在修理、更换、退车等合理期间内带来的成本。对此,美国联邦法也有明文规定,汽车制造商发现存在安全缺陷,须5日内通知美国国家公路运输安全管理局,并迅速执行召回,对相关车主需要进行适当经济补偿和赔偿。而《国家交通及机动车安全法》中也明确规定,对造成人员死亡或严重身体伤害的机动车或装备安全缺陷隐瞒不报的制造商追究刑事责任。

  中国政法大学洪道德教授:一个是政府的问题或者说法律的问题,刚才我们谈到我们法律到目前为止没有把政府作为一个受害者,政府不可以对厂家进行高额惩罚。第二个可能就是与中国的地位是否平等的问题,你像西方国家,发达国家他要求这个厂家在提供产品的时候,必须提供相当程度的资料,我通过这个资料我就能看得出来你这个产品究竟是一个什么质量的产品,我们应该说信息上面应该是不对称的,在信息的掌握上面不对称,这样的情况下,他就,不对称他就往往容易,他就隐藏,隐瞒他的缺陷,所以我们,造成我们就发现问题比较迟,发现问题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相比国外法规的具体详尽,我国的立法现状明显不尽人意,我国已有的召回规定《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中,对于发现汽车存在缺陷,隐瞒不报也不召回的情况并没有相应的处罚规定。所以,主管部门想对违反者作出处罚也缺乏法律依据。

  美国交通部在对丰田车召回事件中,丰田造成的损失提出了一个巨额赔偿的罚单,但是在中国我们的相关部门却没有这么做?

  北京市汇佳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邱宝昌:像高额的惩罚性赔偿在中国目前还没有,所以这也是正是我们在消法修订当中呼吁的。就是目的通过你这种惩罚性赔偿,让你明白,如果你侥幸隐瞒或者是慢怠消费者,你的违法成本远远大于你的获益,这样他可能就是,会从经济角度来考虑他的安全性和质量的合格性

  记者:我们的软肋到底在哪里呢?

  北京市汇佳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邱宝昌:一个是政府的问题或者说法律的问题,还是这个意识没有起来,立法缺陷并不是中国消费者被歧视的唯一原因,消费者维权虽然可以从个人、集体和国家三个层面提出,但是在与像丰田公司这样的跨国巨头对峙的时候,最有力量的还是政府。其实,早在单独站住来对丰田说不之前,浙江省工商局就曾经在多起维权事件中,查处过质量不合格的LV专柜,也曾因为LV、BOSS等进口名牌皮鞋的劣质,采取过集中销毁措施,并且还叫停过麦当劳、宝洁的违法广告。而他们每次出面的结果,都是给消费者赢得了本应得到的尊重。

  女:好,我们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收看。稍后,请继续收看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其他节目,再见。(主编:庄严 编导:高杨,吴晓亮,刘莹,张子贤,王津,丁文思 摄像:井延 樊金峰 李培 刘勋 沈焱)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