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NOTE
中国车企,30年还是个中学生
尹家绪有很长的“烟龄”,一天能抽两包烟的他,说戒也就戒了,由此可见其毅力。
还有一个,能体现尹家绪执著和毅力的是,10年来他一直带头呼吁各地解除限小(小排量)措施。在他的带头呼吁下,2006年3月,各地区有关部门终于解除了对小排量车的限制性措施。
也许这样的毅力和隐忍,更有助于他完成我国汽车业规模最大的重组并购案。在尹的眼中,中国的汽车企业在未来的十年里将结束目前的散乱局面,逐渐融合为二三家。关于中国车企间的整合,尹家绪持积极态度。但对于外界普遍认为中国车企应主动出击海外市场进行国际并购,尹家绪却一直持反对态度。
尹家绪的理由是,中国车企还不知道如何消化,至少还不知道如何避免消化不良。即便是汽车业已发展成熟的欧美企业,汽车业并购的失败案例也不鲜见。尹家绪给出的一个典型案例是英国的捷豹。“捷豹最早卖给宝马,之后又卖给福特,前段时间又卖给了印度的塔塔,”尹家绪说,“福特1989年用40.7亿美元买下捷豹品牌,但是在中国车展上,捷豹却不愿和福特车摆在一起,花了40.7亿美元的福特,其副总裁也只有站在台下当观众的份。为什么?因为捷豹即便是被卖掉也不愿意降低其高贵的身价。所以无论是宝马还是福特都管不了它,文化和管理更是融合不进去,这就是并购失败的教训。后来,福特以23亿美元的价格将捷豹连同路虎卖给了塔塔。”
和汽车狂人李书福选择现阶段和大象共舞不一样,尹家绪坚定的认为,企业和人一样,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能力,就像一个人的成长,初中时,你非要让他写出研究生水平的论文,那肯定做不出来。
现在,很难评说这两种观点哪个正确,虽然尹家绪的坚持对企业来说更平稳,但平稳某些时候也意味着冲劲不足。在某种程度上,生意场是冒险家的乐园,尹家绪的小心翼翼也可能会面临错失良机的尴尬。
尹家绪坚定地认为,一个企业,一个想强大和基业常青的企业,必须有两个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而国际市场通过何种方式实现却还在探讨,并购是否是最好的方式?是否可以像日本企业那样先输出技术、输出营销,然后再整体输出?
尹家绪认为,中国汽车业虽然已经走过了将近30年,但在此过程中只是引进了汽车技术,并没有把汽车技术做强;只是掌握了如何在中国国内生产和销售汽车,而没有掌握如何在国际上生产和销售汽车。“我们这个学生学得很慢,别人20年以后不但能生产汽车,还能把自己的产品推到国际上,我们起步在后面,本来超越别人应该缩短时间,但恰恰没缩短。”
尹家绪害怕20年过后,中国的车企还没有毕业。中国车企从幼儿园开始,到了将近30岁才成为中学生,如果再过20年还没毕业,那才可怕。尹家绪认为这有很复杂的原因,也许是学生学得踏实了一点,也许是学制设得长了一点,也许整个汽车产业的政策引导和管理体制有一些问题。但他希望20年后中国车企已经毕业了,最好是已经走向国际、成为博士生导师。“别人要跟我学,我来带学生,这样才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