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更多购买潜力 新政策促微客博弈升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挖掘更多购买潜力 新政策促微客博弈升级
2010年02月02日 10:14 来源:北京参考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多项国家利好政策的刺激下,中国农村汽车市场去年发挥了极大的潜能,这其中,尤以交叉型乘用车(以下简称微客)的发展最为显眼。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09年国内微客销量为195万辆,增幅高达83.39%,远超乘用车其他细分市场。

  近日,我国七部委联合发布公告表示,将汽车下乡优惠补贴政策延续至今年底,同时该政策还能与“以旧换新”补贴并用,这不仅进一步刺激农村汽车市场的需求量,同时也将加剧微客市场的竞争氛围。

  - 各车企攻守皆宜 强调提高售后服务质量

  随着农村汽车消费市场的逐步形成及壮大,这块市场今后的发展潜力也非常大,越来越多尚未涉足该细分市场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也开始眼红,并大张旗鼓地加入到抢占微客市场份额的战役中去。有专家预测,虽然今年我国的微客市场依然会延续去年的好形势,但今年不会持续去年的那种爆发式高增长,今年的增长率约为25%,如果按此计算,各微客企业目前公布的销售预计总和将远高于行业增长。

  这预示着今年的微客市场竞争或将进入白热化状态:大长安布局完成后有望反超上汽通用五菱,在两大巨头各自较劲的情况下,一汽、东风的微客品牌也开始暗度陈仓。另外,新加入微客车型生产的奇瑞、吉奥、力帆等汽车企业,今年也希望迎头赶上,奇瑞更是将其今年的微客销售目标制定在15万辆。

  对于今年或将出现的更激烈的竞争,中国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王都表示:“目前我国农村汽车消费是完全市场化的竞争,而产品生产企业既有国有企业也有私企,要想占据更多市场份额,都要各凭本事去比拼。现在看来,长安汽车的发展由来已久,其在生产基地及网点分布上也有较强的优势,但今年长安集团要想超过上汽通用五菱仍有一定难度,市场格局可能在明后年发生改变。”

  - 农村购买潜力大 市场行为刺激才是根本

  数据显示,去年国内的微客用户中,农村购车者占总数的八成左右,正是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刺激了农村消费群的购车欲望,才带来了去年我国农村汽车市场的高增长。其中,尤以山东、河北、浙江等城市的微客购买量最大。

  近年来,随着农村道路设施的完善和打工返乡潮的兴起,农村运输市场也在扩大。随着载货量更多且更安全的汽车的普及,城乡之间的差距正在被逐步缩小,汽车流动性的加大也促进了农村其他市场的进一步繁荣。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姚杰表示,“汽车下乡”政策的延续以及“以旧换新”补贴与车辆购置税减征政策共享等政策的风向标意义大于金额的补助,它们推动了农村市场的经济活动,刺激了汽车消费的需求。另外,由于我国在今后20至30年内将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农村汽车市场的发展潜力仍旧很大。

  对于如此高的增长趋势,行业专家内人士纷纷推测,我国的农村汽车消费会在今年被进一步放大,不少专家估计,中国微客产销量将在2012年达到400万辆。但另一方面,王都也分析表示:“国家财政补贴对农村汽车市场的刺激行为不可能长久,因此从长远发展考虑,以市场行为刺激市场发展才应该是本源。政府应当在农村购买汽车的信贷政策上多加扶持,这样才能促进市场得到长期、良性发展。”

  ◆ 上汽通用五菱:

  渴望竞争对手所带来的压力

  在去年受政策影响的农村汽车市场中,上汽通用五菱可谓是最大的赢家,其微客产销量不仅仅借助国家利好突破了百万辆大关,高达60%多的增长率也让其稳坐蝉联四年的微客老大宝座。

  但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上汽通用五菱将面临最大竞争对手———新长安集团微客的直接狙击。同时,上汽通用五菱今年还将受产能限制,销售目标只有123万辆,增长率仅16%左右,这与长安集团的高增长率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很大程度上,联合后的长安集团微客事业对上汽通用五菱形成了较大威胁,上汽通用五菱副总经理袁智军告诉记者:“希望长安能够快速赶超我们,明年我们再超过他,这样有竞争才会有进步。”由此可见,上汽通用五菱已经做好了让出冠军宝座的心理准备。

  据袁智军分析,如果今年国内人均GDP增长仍然超过8%,行业的发展形势就会很好,而微客市场增长率则大概为12%左右,但五菱的占有率仍将不超过50%。他还表示,今年上汽通用五菱应该还是会在现有工厂的基础上提高产能,但年内会考虑寻找新的生产基地。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汽通用五菱除了已经推出的新五菱之光车型外,还将推出一款全新平台研发的新款微客。在今年的销售预计中,微客将达到115万辆,而上汽通用五菱也计划在今年巩固其在二、三级市场的份额。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