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缺失——三大隐忧困扰我国汽车产业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核心技术缺失——三大隐忧困扰我国汽车产业
2010年01月28日 13:42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公布的数据,2009年我国国产汽车产销分别为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而2009年美国汽车销量仅为1043万辆,这意味着我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在一些业内专家看来,欣喜之余必须看到当前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中存在的隐忧。

  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2009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惊喜年,年初的悲观情绪随着车市的爆发式增长被一扫而光。年产销双超1360万辆,中国跻身“汽车大国”行列。站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段和节点上,如何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成为目前很多人思考的问题。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中存在着三大隐忧。

  隐忧一:核心技术缺失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大步迈进,取得了突出成就。大力发展自主创新事业已成为众多国内车企的共识。但一个不可否认的问题是,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热点多集中于整车开发和传统零部件生产上,而在核心和关键技术上缺少投入和精力,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还亟待突破。

  在与跨国汽车公司合资合作中,我国汽车企业大多以引进资金、技术、管理和车型为主,但这种发展模式过分依靠国外,导致绝大多数国产轿车的核心部件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发展主动权被牢牢掌握在别人手中。像当前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虽然我国的新能源车取得一定进步,一些企业也制定出成型的发展战略,但仍未掌握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领域的核心技术,这增加了下一步发展的不确定性。

  如何在竞争中实现合作,使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优势项目;如何在竞争中占据主动,使整个中国汽车行业摆脱亦步亦趋的尴尬,都是需要中国汽车人思考的问题。

  有专家表示,中国汽车产销超过美国,并不能说明汽车业整体水平超过美国。这一超越,仅仅是数量上的超越,在品牌知名度、国际竞争力、产业集中度、核心技术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我国与美国、日本等汽车大国还有很大差距。一项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合资企业和国际品牌仍然在我国汽车产销中占压倒性优势,“四大车系”———日、欧、美、韩仍然是市场主角。以轿车为例,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221.73万辆,占全部轿车销售总量不足三成。

  中国一汽集团总经理徐建一表示,核心技术尤其是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是制约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的零部件企业在传统的、低附加值的零部件方面已经形成一定配套规模,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零部件,特别是电子技术零部件,比如空调、电动转向、电子制动、悬挂系统、发动机控制等,仍基本由外方独资企业或合资企业控制。

  隐忧二:企业规模不大布局分散

  2009年国内汽车企业并购重组风起云涌,广汽与长丰、长安与中航先后“联姻”,吉利、北汽在跨国并购中收获颇丰。但这一光鲜成绩背后,仍旧是汽车产业集中度不够的老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汽车产业呈现出井喷趋势,引发了各地发展汽车热潮,一些没有汽车产业发展基础的省份或城市,也提出大上或引进汽车产业的规划,甚至提出把汽车产业做为支柱产业来发展。有专家表示,又一轮蜂拥而上的发展热潮,很有可能加剧当前汽车行业存在的企业规模不大、布局分散等矛盾。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表示,对于大量的中国汽车生产企业来说,单个汽车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最高也只有270万辆,与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商丰田年产900多万辆的规模还有很大差距。尽管近几年我国汽车企业生产集中度有所提高,但论单个汽车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仍落后于国际一流汽车企业。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