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
气囊鉴定如此之难 连法院也无法取证?
实际上,最近几年类似陈建新这种安全事故并不少见。尽管每一起事故发生的情形不尽相同,这些消费者在不同汽车厂家听到的解释却非常相似。为什么呢?对于气囊的鉴定究竟有多难呢?记者记录下了陈建新给国内几家大的汽车检测机构打电话的情况。
陈建新:“我的车子出了气囊问题,我们想做一个技术鉴定,你这里可以做吗?”
天津检测中心:“你委托我们做不了,我们不能做,我们不接单方面的委托。”
陈建新:“怎样的条件下你们才接受?”
天津检测中心:“就是法院委托。”
陈建新:“我那个气囊没有爆的原因,技术原因是不是你们那里可以鉴定?”
上海检测中心:“我们是第三方,只能够接受第三方的比如说消保委或者法院他们接受过来的仲裁。”
看来,像陈建新这样的个人申请气囊的技术鉴定,检测机构是不接受的,那通过法院就能得到气囊的技术鉴定吗?“我们这几年,审理了十几件,几乎没有一个案件,从技术鉴定这个角度来讲作出一个判断。”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六庭庭长王范武告诉记者,他们曾经受理过一个气囊案件,虽然经过法官千方百计做工作,但耗时仍长达三年。 “涉及到一个(案例)可以讲,顶级豪华品牌,而且车也是顶级的配置,事故发生以后,三厢汽车几乎是撞成了两厢,但是安全气囊一个都没有打开,这个案件,我们也向国家的质检质监部门做了咨询,把能够知道的这些鉴定机构都联系到了,没有一家能够答应给我们做!”
背景
“鉴定机构和车厂 有经济上的抚养关系”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气囊鉴定竟如此之难,连法院也无法取证呢?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六庭庭长王范武称:“这些鉴定机构,有个天然的问题,就是它和汽车生产厂商(的关系)。法官在讨论这些案件的时候,我们感觉有戏说的这么一个说法,就是他们之间,有婚姻关系有血亲关系,或者是有经济上的抚养关系。”
到底是什么样的经济抚养关系呢?华东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高级工程师曹金生认为是“因为他们产品要进行碰撞试验。”曹曾是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级工程师、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质量仲裁鉴定组组长,从事机动车事故鉴定20多年。他给我们对比了检测机构做事故鉴定和碰撞试验的经济账。 “因为从我们这个案子来讲,一般也就是三万元左右,是整个费用……而他们做一个试验,就请他们做碰撞试验,那钱就是,实际上最起码是10倍、20倍,所以说你挣哪个钱?”
记者:“等于汽车厂商实际上才是这些机构的,给他们带来利润的大客户?”
曹金生:“对,你这个说到最点上,就是要害就是那里。”
中国今年汽车销售量有望突破1200万辆,当我们跨入汽车大国时代的时候,在全国还有多少像陈建新一家这样的受害者?他们的权益怎么才能得到维护?这样的追问不仅涉及到这些受害者,也关系到你我大家的切身安全,当我们把生命的最后一丝希望托付给汽车安全装置的时候,它们能担负起这样的责任吗?(据央视经济半小时整理)
【同步播报】
“关于尽快出台汽车安全气囊国家标准的建议目前还没有得到回复的消息。”昨日,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秘书长刘亚兵告诉记者,10月14日,由四川、河北、天津、辽宁、江苏、江西等六省市消协(消委会)联合国家相关部门递交的《关于尽快出台汽车安全气囊国家标准的建议函》尚未收到回复。六省市消协将搜集整理的二十四例安全气囊未爆开投诉案例随同这份《建议函》一同发出,其中就有与经济半小时报道的北京现代索纳塔案例相仿。
今年5月,广安市岳池车主吴先生对北京现代提出安全气囊质量问题的质疑,他的北京现代伊兰特在与山体发生严重碰撞时安全气囊未打开,导致自己严重受伤,厂商回复是“撞击点不对和力度不够”。2008年9月,银川双马车辆租赁公司马建伏于银川德联4S店购买了两辆北京现代悦动,时隔不足半年,其中的一辆车牌为宁AL4497的轿车便因在银青高速路上打滑,正面撞上了高速路护栏,保险杠、水箱、大灯全部报废。然而事发时,轿车的安全保护气囊却没有打开,副驾驶和后排的乘客头部均受伤。
在这二十几个案例中,还涉及到其他合资、自主品牌或者进口车型。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的汽车召回公告显示,近两年因为安全气囊缺陷而主动召回的汽车多达1000多辆,涉及多家知名汽车厂商和多个汽车品牌。
在10月17日的第二届中国汽车安全巡展上,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称:“安全气囊的标准早已经有了,只不过装在汽车上的安全气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安全气囊在碰撞发生于多少速度,什么角度情况下打开,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规定,不能简单地说一发生碰撞就得打开。”业内人士贾新光认为,安全气囊的问题根子在碰撞标准,目前的国外和国内碰撞标准都是正面不带角度碰撞,而汽车厂家只要通过碰撞法规就可以生产了。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