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无车日”,最近几天,世界各地都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无车日活动”。“无车日活动” 1998年起源于法国巴黎,之后逐渐推广到欧洲及世界各地。迄今为止,全球已有2000多个城镇在每年的9月22日前后举办过这项活动,而且影响面在不断扩大。在中国,从2001年成都首先发起,至今已经有百余个城市开展了无车日活动。
中国由于经济发展迅猛,汽车社会急速来临,大气污染问题尤为突出。环保人士介绍,城市大气中90%至95%的铅和一氧化碳,以及60%至70%的氮氧化物、氮氢化合物大部分来自交通尾气。在大城市中,如果公共交通客运量达到50%左右,一氧化碳和氮氢化合物的排放量可分别降低92%和86%。所以,要解决城市的污染问题,当务之急是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有专家表示,开展“无车日”一天,全国即可节省燃油3300万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约3000吨,并有数百人免受交通事故伤害。
“无车日”的效果和意义不需多言,关键在于如何深入人心,由政府的规定、倡议,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在今年7月的一次活动上,UNDP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亲善大使周迅呼吁宝马车主在城市“无车日”之外每月再少开几天车,并建议有车一族购买树苗,以抵消自己开车所产生的碳排放。这个提议让当时在场的笔者很有感触。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总监、资深汽车记者程远曾说过,明星、富豪和领袖是社会的“风向标”,是最有号召力的人群,他们开什么车会有示范作用,公众会纷纷效仿。那么,如果开“好车”,也就是中高档车的人们能够自觉做到多几个“无车日”,不仅仅是实实在在地减少了排放(车的豪华程度往往和排量成正比),更树立了一种风尚,引发社会效应,带来的成效未必立竿见影,却是持久而有力,可以说是功德无量。
事实上,少开一天、几天车,不只是成全“大家”,也给“小家”,给自己带来很大的裨益。开好车的人群,往往都是工作繁忙、压力大的人群,在无车的日子,不用手握方向盘、眼望红绿灯,一刻不得放松,而可以掌握自己的步伐,欣赏平时无暇顾及的路边风景;不用忍受车内车外的污染,而能呼吸到新鲜空气,看到更蓝的天;最重要的是,无论步行、骑车还是坐公交,都能拥有比开小车更宽阔的视野、更大的空间、接触更多的人,或许,跳出那一个个装了四轮的壳,人们能走得更快速、更通畅。(牟修锐)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