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有明显的好处摆在那里,而没人去动,往往有问题。现代版的佐证就是,好多初涉古玩的玩家,经常以为捡到大便宜的,其实都“打了眼”。
现在,与这则故事有些类似的诱惑正摆在中国汽车企业面前。一些国际知名汽车品牌因为金融危机而插草待售,就像路边的满满一树李子。于是,国内汽车企业有些坐不住了,纷纷摩拳擦掌准备拿下一两个,“诸儿竞走取之”。事实上,这一段时间有关中国企业要收购国外知名品牌汽车的传闻一直没断,收购的主角也是一时一变,奇瑞、东风、上汽、长安、广汽甚至吉利,几乎能叫上名的都有些蠢蠢欲动。
的确,跟前几年的一穷二白相比,中国企业现在是有“竞走取之”的能力。受金融危机拖累,欧美日等国的汽车市场集体跳水,美国汽车集团相继陷入破产保护,而中国车市却在相关政策刺激下有声有色。同时,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内汽车企业都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且大部分正处在对先进技术和海外市场的渴求期,可谓对跨国收购有能力、有欲望。
但我们稍微琢磨一下就会奇怪,为什么那么多财团却对这些国际汽车品牌鲜有问津呢?业界的一种共识是,海外并购尤其当并购的对象是高端品牌时,近几十年基本没有成功的先例。以沃尔沃为例,福特1998年以64.5亿美元的价格买入沃尔沃,但接手十年没赚到一分钱。如今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只能计划卖掉。至于萨博,通用于1989年以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萨博50%的股份,2000年将股比提高到100%。但在过去20年,该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通用先后投入至少30亿美元的追加资金,仍不见起色。
再看国内,2004年,上海汽车集团斥资5亿美元收购了韩国双龙汽车48.92%的股份,成为最大股东。2009年初,双龙申请破产,整合以失败告终。同年,联想集团以17.5亿美元收购IBM的PC业务。其结果是,联想2008/2009财年第三财季净亏损9700万美元。
当然,像某品牌的广告语一样“一切皆有可能”,“一树香甜李,路边无人识”的概率也应该存在。因为资本市场处于熊市时,企业并购不仅谈判筹码低,公司整合也相对容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全球金融风暴正令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迎来历史性机遇,目前正是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抄底”的良机。“如果拿到对方的品牌、知识产权和当地的销售渠道,对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有帮助。”奇瑞汽车老总尹同跃这样解释奇瑞要进行海外并购的理由。确实,国内也有过成功的先例,汽车零部件巨头万向集团仅通过并购就已掌控19家海外公司,成为中国第一个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供零部件OEM的厂商。但说到成功的秘诀,对海外市场真正摸透之后,万向才敢启动并购。
“阳光之下,没有傻子。”在这里,值得给中国的汽车企业提个醒:应该像王戎一样,面对着“大便宜”,多画几个问号,多慎重考虑一下,免得尝到苦李子。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