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的中国车市形势喜人,实现销售609.88万辆,同比增长达到17.69%。而且1~6月销量逐月递增,因此我们将年初估测的1020万辆销售目标调整为1100万辆。”这是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7月9日的信息发布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向在场媒体宣布的消息,言辞之间难掩喜悦。
据统计,上半年,美国新车销量同比下降35.1%,日本汽车销量同比下降21.5%,俄罗斯下降49%。与之相比,随着年中汽车产销数据的出炉,中国登上了2009年上半年全球汽车销量第一的宝座。但同时,许多业内外人士也在担心:下半年中国车市是否能够延续如此迅猛的增长势头?近日,本报记者走访了几位行业专家,请他们分析和预测中国车市上半年红火的原因以及下半年的走向。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仍旧未散的形势下,上半年中国车市何以逆势上扬?
“国家半年内如此密集地出台救市政策,这在以往是没有过的。据我多年的从业经验来看,说明政府对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庞庆华对记者说。
庞庆华认为,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购车者的消费信心,但1.6升及以下排量车型购置税减半的政策立竿见影,激活了小排量车市场,许多持观望态度的消费者纷纷解囊购车;随后,汽车产业政策调整规划以及4万亿元投资政策的出台,大大提振了消费者的信心;汽车下乡、以旧换新政策让汽车企业找到了新的市场增长点,向曾经备受“冷落”的二、三级汽车市场进军,当地汽车消费的刚性需求得到初步释放。
记者在采访一些汽车企业销售负责人时,也获得相同的答案: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景气恢复指数之所以远超市场预期,得益于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扩大汽车消费的政策。
刚性需求支撑消费坚挺
“利好政策的叠加效应固然是车市回暖的助推器,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最基本的一点,那就是中国汽车消费的刚性需求空间很大,目前我国二、三级市场以及广大的农村消费市场还没有被完全激活,消费潜力巨大。”国内汽车行业资深专家贾新光对记者如是说。
据国家信息中心对2008[综述 图片 论坛]年全国购车人群的调查显示,去年新购车辆的人数占83.1%,更新或者替换的人数占8.7%,增购第二或者第三辆车的消费者占8.2%。“很明显,我国汽车产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汽车普及率还比较低,我们的千人保有量是20.5辆,很多家庭都是第一次购买汽车,目前来看,我国汽车工业从今年开始进入了第二个高速增长期。”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在7月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市场信息发布会上表示。
董扬认为,中国车市之所以如此坚挺,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整体经济形势的基本面没有变,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汽车人均拥有量仍然较低,居民收入水平在逐步提高,国家宏观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在利好政策叠加的效应下,中国汽车产业率先复苏是必然的。”
下半年车市存在两大瓶颈
虽然业内对中国汽车市场的逆势增长喜出望外,但上半年“增产不增收”的尴尬一直困扰着汽车企业和经销商。据汽车业上市公司发布的业绩报告数据显示,一季度,上汽、东风、奇瑞、广汽同比出现38%~54%的利润负增长;一汽、南方汽车、哈飞、重汽和宇通的利润负增长高达65%~95%;华晨、江淮、金龙、陕汽则由去年同期的盈利转为亏损。
不过,随着车市全面走高,董扬表示:“汽车行业经济效益从5月份起已经出现好转,今年1~3月份利润同比降幅达到48%,1~4月份下降到28%,1~5月份降幅减小到9%,预计6月份行业利润将实现正增长。”
贾新光说,所谓的“企业经济效益降幅逐步收窄”主要是由于PPI(生产者物价指数)下降,企业成本降低所致。他解释道:“尽管上半年出台了小排量车购置税减半以及‘汽车下乡’政策,促进了受惠车型销量大幅增长,但是由于小排量车以及微客的利润空间本身就小,即使销量很大,利润也很低。”
对于下半年企业经济效益是否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好转,庞庆华说:“尽管从5月份起行业经济效益逐渐好转,但这种‘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可能会在今年第四季度进一步扩大,合资品牌企业表现尤其明显。”他分析说,由于去年年底对今年车市的预期较悲观,企业保守制定今年销售计划,而市场需求很大,导致今年上半年汽车市场供给小于需求,市场上出现货源紧张甚至缺货现象;而下半年,厂家会根据市场需求而调高今年销售目标,扩大产能,由此可能又会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的状况;到了第四季度厂商为了减少库存,会加大让利促销幅度,利润空间逐渐缩小,于是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尴尬。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