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变形金刚2》,该聊点什么?
工业光魔的Scott Farrar说,“《变形金刚2》是《阿拉伯的劳伦斯》和《现代启示录》的混合”,第一集是纯粹的科幻动作,而第二集将带你到世界各地冒险。机器人大战从中国上海打到美国,从美国打到英国,从英国打到约旦的佩特拉古城遗址(Petra),还有后面打也打不完的超长高潮大战,出现了埃及金字塔、卢克索神庙和阿曼等地的景观。
除了片中的世界大冒险,《变形金刚2》场外也是话题连连。在韩国首尔的首映记者会上,女主角梅根毫不否认自己讲过“好莱坞女演员就是妓女”这样令人咋舌的话,更进一步声称,“不光女演员是妓女,男的也是,都是卖淫的,别跟我咬文嚼字”。而关于《变形金刚2》的票房期待、植入广告、大场面拍摄时与军方的合作、与同期上映的《终结者2018》相似的机器人造型等等话题,使得《变形金刚2》在场外也处于一片混战。
大场面差点钱?
因为差点钱,真正的大场面实拍的不多,大部分是在美军位于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导弹试验场搭景拍摄的,比如中国的戏份儿,还有最后那场大战的大部分镜头。而在诸多特效大场面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也不是金字塔的崩溃,而是航空母舰的被击沉。
据说美国军方资助的电影拍摄,除了《珍珠港》就是《变形金刚》,而《变形金刚2》更是号称有史以来美国海陆空军和海军陆战队最大的一次联合拍摄行动的结果,直接动用的资源包括2架A-10战机,6架F-16战机,10辆装甲悍马,“金骑士”军方跳伞队,2辆M1A2坦克,2辆M3A3 坦克,2辆自行导弹发射车,2辆装甲车,军用炸药和炸弹,休假的军人……当然,也包括了约翰·斯坦尼斯号航空母舰。
军方如此配合,当然是希望借此竖立自己的良好形象,而争当群众演员的职业军人,多半是为了自家小孩能看到自己在用永远打不完的弹药和狂派变形金刚作战。
《终结者2018》抄袭《变形金刚》?
就在不久前,迈克尔·贝指责《终结者2018》中的巨型机器人“收割者”是对《变形金刚》的拷贝,结果招致了《终结者2018》导演McG毫不客气的回敬:“我觉得《变形金刚》非常棒,但这些场景来源于一个小玩具。它们颜色鲜明,性格乐观,翻过来转过去很容易跟霹雳舞之类的联系在一起。但是我们的机器人完全不同,来自于现实的世界。”
影评人关雅荻:《终结者2018》不是故意的。
很多东西不能纯从抄袭角度来考量,这种电影更多的是商业行为,《变形金刚》建立起了大型机器人的冰冷感,《终结者4》拍的时候自然会受影响,这是一种风潮。创作者也会认为,《变形金刚》这么火,我们是不是也该贴近些。但我认为它不是故意的,就是建立起观众一种新的接受习惯。
影评人周黎明:哪个观众没看过核爆炸?
《终结者》到第二部已经到顶峰,第三部就走下坡了。现在有了电脑科技以后,你能想象出来的东西全都拍得出来了。《变形金刚》第一部多多少少占了优势,就是这类的东西还没有。《终结者》除非彻底换一个思路,否则难免涉人后尘。如果还是大的核爆炸,现在观众哪个没看过?
迈克尔·贝借《变形金刚》咸鱼翻身?
导演迈克尔·贝的叙事能力和故事内涵,一直是他的小辫子,频频被人苛责。尽管,所有人都承认他的视觉很牛,大场面很帅。作为好莱坞一流偏下的导演,是想借《变形金刚》咸鱼翻身,但这“身”还真被这条咸鱼翻过来了,而《变形金刚》的成功究竟在哪里?
关雅荻: 全是玩具厂商的策略。
《变型金刚》完全契合了迈克尔·贝的特质,爆炸、追车、动作的凛冽,还有在他以前的电影里看不到的那种细微的情感。他以前的电影哪有什么家庭感。这次其实是玩具生产商为了卖玩具投拍的一部电影,所以它必须有家庭性,小女孩拿着玩具,都是为了要配合这些。还有导演把青春片的元素加进来,这在迈克尔·贝以前的片子里从来没有过,以前他很硬汉,没有青春的荷尔蒙和合家欢的元素。这都是制片商策略,我绝对不相信好莱坞制片流程是导演完全掌控剧本。
周黎明:好在《变形金刚》不是《珍珠港》。
纵观迈克尔·贝以前的影片,你能感觉到,他的故事性弱是因为他呈现视觉场面时,是满打满算地去做,相比之下,故事就显得非常平庸。《变形金刚》功劳不只归于导演,还有编剧。如果故事太单薄了,再有花活也不行。如果花活太少了,叙事太多,就不像大片,像文艺片。反过来,如果像他拍的《珍珠港》,花活儿太多,就很对不起珍珠港这个事件本身了,因为这是历史事件。所以幸好《变形金刚》不是《珍珠港》,不需要承载这么多的历史和思想。
续集能否突破票房神话?
周黎明:这个拍砸了,后面就没钱赚了。
我相信《变形金刚2》应该会继承第一部的一些优秀传统。续集通常会比上集拍得热闹,有些续集狗尾续貂的原因是一帮主创急着赚钱,不好好创作。但现在这几年,片商对续集要求越来越严,因为一部影片拍得好,不是拍两部的问题,它可以无限期地拍下去。如果做砸了,后面的钱就没得赚了。
关雅荻:票房涨到4亿很正常。
发行方看完后说过一句话,这个片子肯定达到4个亿,他们看片走眼的概率很低,上下不离几百万票房。当然像《十全九美》这样的是例外。如果发行方发挥正常,没有什么政策上的故意打压,4亿是正常的。根据自然的增长率,就算去年3亿,今年涨到4亿是正常的。
但说来说去,还是人家拍得好。在《天神下凡》出来之前,迈克尔·贝至少是将视觉和好莱坞大爆炸电影结合得最有代表性的导演。这就跟冯小刚电影绝对有吸引力、而不是周星驰一样,因为周星驰三年拍一部,冯小刚每年一部。
高科技打造意味着故事性薄弱?
关雅荻:《变形金刚》在80年代培养了一批中国的潜在电影观众,这很重要。在中国,有漫画铺垫的大电影不是很多,在西方非常多,比如《蜘蛛侠》《蝙蝠侠》。但后来它的口碑这么好,是因为影片本身的成绩。说实在的,它的故事就是一个普通大片的故事,但是要把这样的影片拍好不是那么容易,毕竟用现代科技把这些变来变去已经不新奇。不像《终结者2》那个时代,机器变成人,人又变成机器,大家看得眼珠快要掉下来了。所以,在这种情形下,我觉得迈克尔·贝导演还是非常擅长讲故事。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变形金刚》是一部十足的男性电影,它把男性潜在的欲望,对钢铁,不光是机器人,包括对汽车,对武器的迷恋都表现出来了。
怀旧情绪是可以被消费的吗?
关雅荻:看《变形金刚》长大的中国观众现在具有强大的消费能力,能产生独特的共鸣。《七龙珠》如果不是导演拍坏了,一样可以风靡。《七龙珠》如果让特别有日本范儿、夹带好莱坞技术的导演拍,我相信一样能带动大批中国观众。
其实,《变形金刚》有多重消费吸引力,即使没有童年回忆,小时没买过机器人、恐龙蛋,依然愿意看这样一部超级大片,因为创作上具有了迷人的魅力。女性观众看了不至于讨厌,男人呢,看汽车,现在全世界最火的电视秀,美国人也在拿汽车文化作怀旧对象。汽车文化席卷全世界了,中国早就全球化了,所以,它使多重消费利益的诱惑叠加在了一起。
变形金刚粉丝已经长大
怀旧情绪是可以被消费的吗?变形金刚告诉你——我能!
其实,美国的《星战》系列、《星际迷航》系列都是如此。而在中国,能唤起正要登上历史舞台的青年领袖们集体回忆情绪的,《变形金刚》绝对算此中的典型。很多人的童年都是伴随着《变形金刚》一起长大的。
夏雨——大片中没有了对机器人的爱
变形金刚粉丝:夏雨
职业:演员
事迹:收藏变形金刚玩具
记:你算是对《变形金刚》特别有感情的人吧?讲讲小时候和《变形金刚》的故事吧?
夏:小时候变形金刚的动画片特别流行,那时候我就天天趴在商店的柜台看变形金刚玩具。当时变形金刚分几种,最小的那种9块8毛8,还有16块8毛8的,稍微大一点,还有40多块钱、90多块钱的,记得最贵的是擎天柱和威震天。
记:什么时候开始收藏变形金刚?
夏:2001年,就是因为小时候就特喜欢。可小时候喜欢归喜欢,但没钱买嘛。2001年在香港,发现一个卖场里有两个专柜,专门卖变形金刚的,就全都买下了。
记:听说你的变形金刚收藏特别多,具体介绍一下?
夏:我主要收藏两个系列,一个是BT系列,一个是MP系列。BT系列,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老款的升级版。老款的很简单,胳膊腿都不能动,BT系列的变形金刚更精致了,完全是按照车模来做的,各个车门都能打开,机器盖子打开后,可以看见发动机。MP系列的意思就是大师级的系列。这个系列目前只出了5款,我全都收藏齐了。
记:收藏中最有纪念意义的是哪一个?
夏:我不会很全面地买所有的变形金刚,只是收集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和关注的,或者是有特别纪念意义的。最贵的是纪念《变形金刚》出品20周年时推出的擎天柱。
记:最想成为《变形金刚》里的哪个人物?
夏:我最欣赏的是“变形精神”,为适应地球的环境变化,一群人变成了汽车人,给人类更好地适应环境提供了一种神奇的想法,其实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记:看过变形金刚真人版的电影版吗?
夏:我觉得我只能把它当一部动作片来看。它表现的完全不是变形金刚,电影里的角色造型设计一出来就让我很失望,他们改变了那些经典造型,变形金刚迷们不会认为这就是我们以前见过的擎天柱、威震天。《变形金刚》增加了各种商业元素,比如美国人的幽默调侃、无处不在的个人英雄主义、拯救地球的大国使命感,却单单少了对机器人的特殊情感,会让更多的变形金刚迷不会有认同感。但如果不把它跟动画片联系到一起,我觉得这是部拍得不错的电影。
进入专题:变形金刚 卷土重来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