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美国货 测试雪佛兰Camaro大黄蜂!(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正宗美国货 测试雪佛兰Camaro大黄蜂!(3)
2009年06月08日 11:17 来源:汽车之家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其实还是回到大街上比较有意思,这么拉风的外形,窝在测试场里没有观众实在太可惜了。且不说这扎眼的黄色车身,光是这一身肌肉和愤怒的前脸就够唬人了。扎在北四环的车海里,简直就像是人堆里出来个阿诺,大明星啊!一路上经常有人拿出手机拍照,也有从大老远追上来看个究竟的。停在路边也有人认出它的身份:“这不是大黄蜂么!”看来它还真是个电影明星。

汽车之家 进口雪佛兰 雪佛兰camaro 2010款 2ss

汽车之家 进口雪佛兰 雪佛兰camaro 2010款 2ss

汽车之家 进口雪佛兰 雪佛兰camaro 2010款 2ss

汽车之家 进口雪佛兰 雪佛兰camaro 2010款 2ss

    在马路上,Camaro变得平静了很多,正常行驶转速很少超过2000转,声音也刻意保持低调。电影中的汽车人也是这样,生怕吓到身边的地球人朋友。不过每次进入桥洞和隧道前,我还是不厌其烦的打开车窗,用手动模式降低两个挡位,将转速拉高到5000转。高转速时发动机又开始扩大嗓门,排气管也对降挡动作很敏感,积极的回应,那声音在隧道中回荡,还真像是一大群愤怒的黄蜂。出了隧道,立刻变回刚才的斯文状态,关起车窗接着听音乐。

汽车之家 进口雪佛兰 雪佛兰camaro 2010款 2ss正宗美国货 测试雪佛兰Camaro大黄蜂! 汽车之家

    要手动升降挡需要两个步骤,先得把挡杆推到M挡,然后再利用方向盘拨片换挡,在D挡中拨片是不听使唤的,这个比较烦人。所幸手动模式中,变速箱对指令能够迅速的做出反应,否则拨片就真成摆设了。其实在D挡中,变速箱也还是很积极的,只要多踩1/4的油门,它就会立刻降挡,所以大多数情况也不用非得进入手动模式。如果将油门踩到底,变速箱也会多降几个挡把动力全部释放,中途加速也和起步一样有力。一旦加速结束,脚刚一离开油门,挡位立刻跟进,转速回复正常,而加速度瞬间从有到无也让乘客很难过,像是被人踹了一脚。

汽车之家 进口雪佛兰 雪佛兰camaro 2010款 2ss

正宗美国货 测试雪佛兰Camaro大黄蜂! 汽车之家

    正常驾驶的话,变速箱对舒适性还是有所帮助的,6个挡位让动力变得连贯,换挡动作也很轻柔,对舒适性没有丝毫影响。减震也很适合日常驾驶。首先底盘高度能够保证通过性,较长的悬挂行程也让它能够应付比较大的坑洼,减震筒能吸收一定的冲击,任何震动都是经过一层过滤的,避免生硬的冲撞。这比那些纯粹的跑车可舒服多了。

汽车之家 进口雪佛兰 雪佛兰camaro 2010款 2ss

汽车之家 进口雪佛兰 雪佛兰camaro 2010款 2ss

汽车之家 进口雪佛兰 雪佛兰camaro 2010款 2ss  汽车之家 进口雪佛兰 雪佛兰camaro 2010款 2ss

    Camaro还有一样是一般跑车无法比拟的,它有四个独立的乘员空间和一个足够实用的行李厢。后排空间虽然有点压抑,但普通身高的人还是能正常坐在里面;行李厢开口虽然小了点,但内部容积还是达到320升,只要不是搬家,其它都好说。

    至于油耗,如此强壮的身躯饭量肯定也小不了,但工程师还是给它制定了节食计划。巡航状态或是低负荷行驶时,4个汽缸会停止工作,多少也能起点作用吧。

汽车之家 进口雪佛兰 雪佛兰camaro 2010款 2ss

    经过这些天的接触,我发现要用几句话简单的给Camaro定下个结论还真不是件容易事。单从性能方面考虑吧,6.2升、5.7秒,确实没太大意思,驾驶乐趣可能也不如欧洲那些小跑车纯粹。但Camaro这种最原始、最粗犷、最单纯的源自发动机和大马力的乐趣是其它跑车不具备的。还有这不加修饰的健美先生般的肌肉外形,也蕴含着一种独特的美感,而且在电影中大黄蜂可比那个倒霉的擎天柱帅气多了。如果以价钱来衡量,这些加在一起,还不到4万美金,如此看来就太超值了。最后我终于想起一句话能概括一切:Camaro是绝对正宗的美国特产!(王苦公、孟庆嘉、梁巍、韩路、左旭)

【编辑:王峥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