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金融危机让全球汽车业陷入困境,让曾经的全球头号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公司走到如今的破产境地。不过,市场分析师认为,金融危机只是压倒通用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家企业过去几十年中的战略和战术失策,可以说为自己积累了巨大隐患。
高福利推高劳动力成本
很长一段时间里,“通用汽车”这个名字对美国消费者而言代表着身份和地位,对蓝领阶层的汽车工人则象征着进入中产阶级的“门票”。
在上世纪通用连续数十年的盈利情况下,高福利政策显得无可厚非;但当经营出现问题时,高于竞争对手的劳动力成本往往成为外界诟病对象。通用先前公布的数据显示,综合工资、福利、养老等方面费用,通用每名员工每小时的生产成本为69美元,而最大竞争对手、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则为53美元。
忽视对手市场份额被蚕食
回顾过去近半个世纪的市场数据,通用汽车在美国市场的份额总体呈下降趋势,从1962年最高峰时期的50%以上份额,到如今大约19%。与此相反,以日本车企为代表的外国汽车巨头则在不断蚕食通用的客户群。
上世纪70年代,一场石油危机促使通用等美国汽车3巨头把精力转移到生产小型节能轿车上,但却因为质量下降而遭受一轮信任危机。与此同时,丰田、本田等日本厂商则主打低成本且相对质量稳定的轿车,以低廉的维护费用作卖点扩大市场份额。
面对竞争,包括通用在内的3巨头放弃正面应对,开始把重心从轿车转向小型卡车和多功能运动性车(SUV)。由于这类轿车当时的利润率足以覆盖员工福利带来的成本压力,通用一度在上世纪90年代享受了短暂繁荣期。
当国际油价过去几年中稳步攀升,消费者观念悄然改变的时候,通用的销量和利润开始面临越来越大考验。
轻视趋势客户群老龄化
与日本竞争对手的“过招”中,通用的败笔不仅体现在对手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上,还归因于自身对市场需求趋势的错误把握。通用旗下曾经的明星品牌“奥斯莫比(Oldsmobile)”就是典型案例之一。通用“奥斯莫比”汽车是除雪佛兰以外通用旗下第一个销量突破百万的轿车品牌。
然而,热衷于“奥斯莫比”品牌的用户大多生于战后“婴儿潮”时期。随时间推移,这一忠实人群渐渐变老,通用也在“变老”。由于缺少市场准入门槛低的小型车吸引年轻人,通用客户群平均年龄不断提高,销量则不断下滑。2004年通用无奈将其停产。难以克服客户群老龄化问题,加剧了通用这些年来面临的困境。 (徐超)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