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前几年的民企造车热潮一样,今天我们看到了全民研发新能源车的繁忙景象,从合资企业到自主品牌,人人都在进行这项伟大的工作——力图以车用新能源改变中国的能源状况,从倡导经济性、小排量车,发展到混合动力乃至氢能源车,最终实现完全替代汽油汽车的目的。
“我们刚刚和中科院的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签订了一个战略合作协议,就是关于在燃料电池基础研究方面的合作协议。同时我们与鑫源动力公司也签订了一个上汽集团入股的协议,这是一个燃料电池生产、制造的企业。”上汽股份总裁陈虹告诉记者。
“上海”牌曾经是中国轿车业的一面旗帜,如今上汽已经让这块招牌在燃料电池轿车上复活;当“奔奔”还在热销的时候,长安汽车的混合动力车“杰勋”又即将量产;奇瑞现在的兴趣也不只在微型车上,他们在生物柴油动力上的成果,与大众汽车公司在欧洲的努力看上去不谋而合;比亚迪早就知道做手机电池难成大器,所以近水楼台做起了纯电动汽车,如今他们已经建起了几座充电站——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超大号的手机充电站,就像商场中常见的那样。
而在此之前的2006年7月,中国首个电动汽车基地项目落户内蒙古,标志着新型电动汽车工业化的开始。继吉林、辽宁、河南、安徽等全国九省区之外,国家发改委也谋划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燃料乙醇。加上生物柴油、混合动力、氢动力……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大有遍地开花的势头。
天然气出租车驶上湖州街头
事实上,上海车展只是新能源汽车一次集中展示的舞台罢了。眼看着石油越来越贵,世界范围内的新能源车争霸战早已上演。
在美国氢能源协会的牵头下,包括通用、丰田、本田、奥迪及大众在内的全球5大知名汽车生产商正联手发起一项“全球向氢能源奋进”的活动,同时推出了各公司最新的氢能源动力车,从而使席卷全球的能源革命再掀高潮。
丰田则已经成为新能源过渡年代的主宰。这家公司刚刚宣布今年将在全球销售43万辆混合动力车,使这种一半用油、一半用电的车累计销量突破百万。
在巴西,这个乙醇燃料发展得最成功的国家,现在已经达到有一部分的车可以达到E100(发动机百分之百使用乙醇燃料),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对燃油的依赖。
在日本和美国,政府为了鼓励国民购买新能源车,对消费者有一定的税收优惠,弥补了车价高的劣势。
在这场有关未来的博弈中,中国已经不仅仅是看客或是别人的实验田。
作为我国较早利用甲醇燃料的试点城市之一,太原市目前已有100辆公交车和100辆出租车燃用新型环保能源甲醇。记者从太原市公交公司了解到,1立方米甲醇与1升汽油燃料比值为1∶1.016,现在93号汽油价格为4.9元/升,而1立方甲醇气目前的价格是3.2元,出租车跑一天可省三四十元成本费,公交车则获益更多。据了解,目前山西已有甲醇汽车加油站260多个,山西省交通厅还宣布,到2010年前,使用80%~100%高浓度甲醇的汽车在山西可以享受到免征养路费的优惠。
在北京,已经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加氢站,而在这座补给站每天出现的3辆氢燃料电池大巴,作为公交客车每天在人大——北宫门之间游弋,尽管绝大多数乘客根本不知道自己坐的车正在使用氢动力。
经过近两年的酝酿,今年1月,湖州市首批10辆“吸”天然气的爱丽舍出租车已经驶上街头……
去年底新浪网与J.D.Power共同推出的调查显示,新能源被多数被访者认为是汽车新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七成被访者倾向于选择购买绿色环保汽车。
市场的推动力,会使新能源的脚步迈得越来越快。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