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1月对于北美这一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而言,无疑是场新年的噩梦———缩水近四成的汽车销量创下了美国汽车工业27年来的最低。与此同时,中国车企却迎来一个开门红,据预测,中国车市1月汽车销量有望达到79万辆,而这意味着中国汽车月度销量将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任何事物被冠以“全球最”的字样都会令人兴奋激动,然而在这个时刻,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纵使美国市场正在遭受百年一遇的劫难,然而其整体经济实力、市场规模与居民潜在的消费实力仍不容小视。首先从产业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考虑到可能的失业工人数量,还是产业帝国的颜面,以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为代表的底特律三巨头都很难从世界汽车工业史上被彻底抹去。同时,更为重要的是,2009年美国市场的“低开”更多源于消费信心的缩减,包括通用首席运营官、美国汽车联盟主席在内的众多“专业”人士均认为,消费者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导致了1月销量的暴跌,而美国车市的复苏将在金融风暴触底之时。以一位经济学专家的说法就是,“你什么时候看到人们开始拿钱出来买东西了,就意味着经济真正见底了。”
与美国的惨淡相对,中国车市的2009年开局值得欣喜。中国政府在12月、元月出台的一系列车市振兴计划,客观上对于当月车市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很多计划去年12月买车的消费者集中在今年1月,形成了一个“漏斗效应”。同时,厂商为提振信心所做的市场促销计划,也是促成此次低迷市场井喷的原因。
除去“一时”的繁荣,从更长远的产业前景来看,此次金融危机固然有可能令一些本来就存运营困境的企业倒下,然而从危机中突围而出的企业,却也有可能在产业洗牌中重新定义自己的江湖地位。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在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也给中国汽车业带来了“机”。各企业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与投入将进一步提升自主品牌及合资企业的行业话语权,中国依然强劲的经济增长率,让美国大亨们看到了希望,大笔外资流向中国;同时,金融危机加快了产业优胜劣汰的速度,汽车业重组兼并潮再起,包括洽购沃尔沃等在内的一系列品牌购并、合作则将推动汽车工业的全球化进程;从配件出口来看,跨国公司从中国进行汽车配套采购才刚开始,当这些公司在本土市场面临更激烈竞争的时候,为降低成本,只要人民币升值不加速,扩大中国采购的零部件品类的可能性也很大。
危机在深化,行业在发展。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之后,企业需要停下来重新审视自身发展的历程与思考未来前进的方向。中国汽车行业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得到的不应仅是“一时一地”的市场销量,更多也应增长着应对复杂国际经济环境、冷静制定发展对策的“智力”与“能力”。
(林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