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汽车快破产了。
上汽作为大股东放弃股权也是无奈之举。断臂止血总比给一个漏斗子不停地输血要强,虽然上汽要承受数十亿元的巨额损失,但这个学费是中国汽车工业走向国际化必须要交的。只有在血淋淋的现实面前,我们的头脑才能变得清醒,才能不被一些闪光的言辞和美丽的幻想所蒙蔽。
5年前,当刚传出上汽要收购双龙汽车的消息时,汽车业内外一片欢腾,大家都在为中国汽车能走出国门进行海外并购而雀跃,谁也没去想其中暗藏的巨大风险。而另一家国企蓝星集团的加入,更使这场并购呈现出媒体最喜欢的戏剧化场景。虽然上汽最终胜出有国家支持的因素,但国内外舆论普遍认为这对于双龙汽车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从当时的情况看,双龙与上汽联姻可说是优势互补、各取所需的一场不错的婚姻。双龙在SUV领域有一定技术优势,但由于经营困难急需资金,而上汽财大气粗,最缺的是技术与海外市场。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上汽并购双龙之后,就像是买回一个冤家对头,双龙那边除了不断伸手要钱,动不动就以罢工相要挟。上汽一说要在上汽合作生产双龙汽车,就像捅了马蜂窝,双龙那边就告上汽要窃取、转移新技术,弄得上汽掏了大把的钱还惹一身不是。
现在回头来看,双龙走到这一步,也不光是韩国工会太难缠,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双龙和上汽都没有能力给对方真正需要的东西。当时上汽过高地估计了双龙的技术与研发实力,而实际上双龙的技术水平比中国车企强不了多少,双龙主席就是在奔驰S级的一个过时平台上开发出的所谓高档车,它的SUV也是产品线单一,后续产品一直出不来。合资近4年,上汽并没有从双龙获得什么有价值的技术。从双龙那边来说,上汽除了资金支持,也没有给双龙在品牌上、管理上带来多少提升,更不用说在技术上给双龙以有力支持,其实这才是双龙这个小企业最需要的。
所以说,从双龙的失败,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汽车企业还没有真正从技术上、品牌上强大到可以收购、控制一个海外企业的程度,当然也更不可能从企业文化上真正征服一个海外企业。这也就是我一直反对所谓“海外抄底”的原因。(杨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