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起的“城市公共交通周”和“无车日”活动,今年已是第二届。犹记得去年的上海,从9月10日起,地铁通道里就张贴出多幅宣传海报,希望在9月22日这天,更多市民选择地铁或者走路出门,少开一天车,减少城市污染。为了响应“无车日”活动的号召,在22日当天,几乎参与到“无车日”活动中的110个城市的市领导们都选择了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前往各自的活动地点。
悖论1 鼓励消费与发展交通
一年365天,只有一天,在一所城市中为数不多的街道上对机动车实施限行,以“无车日”的名义。因此,“无车日”也备受质疑。那么,“无车日”到底是不是一个城市的行为艺术呢?
不管“无车日”以怎样的方式宣传,但是在9月22日这一天,仍有很多人选择驾驶私家车出行。一方面鼓励消费,拉动GDP增长;另一方面又鼓励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这是悖论一。对于大多数只拥有一辆车的中国家庭来说,这是个难题。
悖论2 车主私权与公众权利
在今年 “无车日”到来之前,有一所城市进行了一个示范,那就是北京。单双号限行培养了不少“拼车族”,还为车主节省了一笔车船税费用;为公交车和奥运车开辟专用车道,大大提升了地面公共交通的可信度;地铁10号线、奥运支线、机场支线等三条线路投入使用,使得公共交通变得很经济。北京城得以在奥运期间车流减半,并出现了9个Ⅰ级天,7个Ⅱ级天。可见,少开车是可以实现“多赢”的。但是,少开车必定伤害到一部分人的利益。比如有些人不在乎省下来的车船税;比如有些人就是不喜欢乘公交车和地铁;更关键的一点是,车是私人的,开与不开应该受限制吗?但事实上,如果每个车主都这样想,受伤害的可能是更多的人。因为由于“你”开车,侵犯到“我”呼吸新鲜空气和仰望纯净蓝天的权利。
一方面是侵犯车主的私权,一方面是侵犯所有人的公权力——这是悖论二。
悖论3 公车限行与假私车横行
其实,早在2007年第一个“无车日”之前,就已经有报道称,中国的私家车之祸远没有想象中的大,而造成我们的城市如此拥堵的另有其车——公务车。在奥运会之前,北京市民反映,首都交通真的畅通了很多,并将畅通归于对公务车实施了试限行。奥运会结束之后,上海、北京这两座特大城市都表示要响应国务院办公厅于8月1日发出的《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该通知规定:每周少开一天车。除特殊公务车外,各级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公务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同时要加快推进公务车改革。可想而知,公务车限行措施将在全国推广开来。但公务车要如何界定?路上跑着的很多私车实际上享受着公家买车和用车的待遇,这样披着私车“马甲”的公务车要怎么办?更别提在限行当天上路的公务车根本就没有相关条款予以惩罚,就算开罚单,罚款也不用自己交。
一方面是公车被指定限行,一方面是假私车之名——这就是悖论三。
悖论4 放弃公交与交通拥堵
提到我们的公共交通,随着北京的“圆环套圆环”格局形成、上海城区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区的规模形成,我们的城市公共交通对私家车主似乎应该变得有吸引力起来。比如上海开始施行的“P+R”措施就是针对私家车主的,将车开到某一交通枢纽处的停车场,然后换乘公共交通设施到达目的地。但很多私家车主表示,不愿意搭乘公共交通,不是因为它不便利,而是由于它在高峰期间太过拥挤。地面交通还有让人接受不了的一点是,准点率无法保证。很多人甚至以此作为购买私家车的理由。
一方面,正是因为尝试了多年的公共交通系统,所以决定最后购买私家车;而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路上车子越来越多,地面公共交通变得无法预测——这是悖论四。
后记>>>
去年无车日的主题是“健康出行”,今年无车日的主题是“人性化街道”;前者的核心是“减少出行车辆的数量”,后者的核心是“减少汽车的道路空间”,这一主题是鼓励地方政府努力改善和重新分配为非机动车和行人使用的道路空间,是尊重所有人的道路权。不管怎么说,“无车日”只是一天而已,即使响应号召,也只是一天而已。但这一天,却有可能让我们感受到“天下无堵”;有可能让我们和家里的老人、孩子们闻不到那么多的汽车尾气;有可能让我们在走路和骑自行车时,感受到平时不会注意到的风景。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一天的“无车日”即使是行为艺术,对个人来说,依旧值得。而这一天如果让一小部分人反思,在一年中其他一些可以开或不开车的日子选择后者,那“无车日”已是功德无量。(高月琴)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