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对车市而言,是个糟糕的年份。
1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最新统计数据,去年全年国内汽车产销仅达到930余万辆,八成汽车企业没有完成全年销售目标。产销分别增长5.21%和6.70%,这是近10年来中国车市产销增幅首次低于10%。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表示,2009年中国汽车的产销量增长的幅度可能在5%左右。这个数据在6年前曾经达到30%。全球车市低迷的局面下,国内多家汽车生产商的高层认为,在历经多年的迅猛增长后,接下来中国车市面临一个调整期,对车企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
尴尬的自主品牌
面对市场下半年的忽然转向,自主品牌明显没有做好应对准备。
自主品牌“老大”奇瑞汽车在1月8日公布了其去年的销售数据,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表示,去年销售了356000辆汽车,较上年同期的381000辆下滑6.56%,并且低于480000辆的销售目标。
奇瑞销售公司总经理助理金弋波表示,不理想业绩与奇瑞汽车去年推迟了一些新车型的发布、2月份反常的暴风雪及中国经济的放缓对销售造成的冲击有关。
奇瑞汽车并没有发布今年的销售目标,但表示可能会推出多达15款新车型。奇瑞汽车公司对今年的状况丝毫不敢大意,决策层认为推出多款新车,或许在冷清车市下能起到烘暖作用。
同样进入中国汽车销售前十名的吉利汽车,也没能在2008年交上满意的答卷,他们的增长比预计低了15个百分点。
而自主品牌在其业绩上寄予厚望的出口,也从去年的9月份开始,连续跌入低谷,创下出口新低。
形势不乐观的一些企业,曾经希望得到实力更强企业的合作,也无果而终。长丰汽车与三菱闹出别扭,之后曾传出它将和广汽集团合作,最后不了了之。自主品牌实力较弱仍是人们担心的一个方面。
偏居深圳的比亚迪汽车公司,多少给了些许意外的惊喜。其得到股王巴菲特的青睐和推出双模电动车,让关注度暴增,其前景也被颇为看好,多少为自主品牌挽回一丝脸面。
欧美系难御寒
通用汽车成为欧美系的代表,这家公司2007年曾在中国销售汽车1031974辆,居所有汽车生产商之首。
1月6日,通用汽车公布去年在中国的汽车销量增长6.0%。然而,其在中国的增长数据主要依靠商用汽车合资公司销售增加的推动。
据通用公司的资料显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公司去年汽车销量增长17.9%,而乘用车合资公司上海通用汽车销量下滑7%,从2007年的479427辆降至445709辆。
有汽车分析师认为,通用汽车去年向美国政府申请紧急贷款以避免破产,对公司业务造成了很多影响。而通用抵御寒冬能力的欠缺,则是至关重要的原因。而进入国内销售前十的车企长安福特销量也不如2007年,出现负增长。这是销售量进入前十名的三家欧美系车企中的两家。
大众汽车依靠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两家合资公司的表现,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俗。据德国汽车生产商大众汽车1月9日公布的数据,去年他们在中国共销售汽车1024008辆,较2007年增长12.5%。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成为2008年国内销量前两名。尽管如此,这两家企业依然没有完成既定的销售目标。
日系谋求新格局
全球性的风暴让日系车也不能“置身事外”,然而,尽管其增长幅度也下降不小,但相对而言,国内日系三大家车企销量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是众多车企中的领先者。
1月9日,丰田汽车公司宣布,公司2008年在中国大陆的销量较上年增长17%,达到585000辆。丰田汽车在2007年的销量为499000辆,当年他们在中国的销售量增长了62%。在中国乘用车市场,丰田汽车销量排名第二,仅次于大众汽车。其合资公司一汽丰田也在2008年上升到国内车企年度销售第四名,较2007年上升了两个名次,代替了奇瑞汽车。
本田汽车也在1月8日公布了其2008年的销售数据,2008年他们在华汽车销量为473297辆,较2007年提高11.7%。
消息称,去年本田汽车替代了通用汽车,成为在华乘用车销量第三名。至此,在华乘用车销量前三名中,日系“独居其二”。
而东风日产凭借其和其他两家日系车企不一样的多车型战略,也有不俗表现。去年东风日产超额完成全年销量目标,销售达到35万辆。东风日产在其网站上宣布,根据全国乘联会的最新数据显示,其国内销售综合排名第四。东风日产高层认为,他们在2008年改变了中国乘用车销量排名格局,已经晋级第一军团。
根据东风日产公布的信息,去年,这家日产的合资公司成为销量排行前十的乘用车企业中唯一一家没有下调销售目标而完成销售任务的车企,而其销售量也同比增长了28.9%。东风日产总经理大谷俊明认为,东风日产在今年仍然能保持近15%的增长。
而在去年的10月份,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也决计进行扩建项目,总投资额为40亿元,主要生产丰田卡罗拉轿车系列整车产品。这个在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的新项目将在2010年10月竣工。
车市低迷带来的调整,或许是日系车的机会。而机会的大小,它和自主品牌、欧美系车等各车企等同。谁能笑到最后,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