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上汽位于南京浦口的基地将集中生产荣威和名爵旗下的A级车,而上海临港基地集中生产A+级车和B级车,上述两地都兼顾荣威和名爵两个品牌。而仪征基地在未来将成为上汽双龙SUV生产基地 ]
在刚刚出炉的第三季度业绩中,其中上海汽车(600104.SH)在众多上市公司中表现并不理想,以77.65%的净利润降幅位列全汽车行业降幅第一,作为中国本土汽车产业的领军者,上海汽车的领跌背后是其战略转型周期中遭遇的阵痛。
在过去两年中,上海汽车通过并购的方式,获得南汽和上柴股份(600841.SH),短时间内,整合工作还在进行中,这部分资金投入让上海汽车在利润上,短时间内很难有更好表现。
分析人士指出,整合上述资产对于公司的推动力将在至少2010年以后表现出来,此前可以视为上海汽车的战略调整期。不过,在整合过程中,一些成果外界已经可以看到,那就是上海汽车旗下两个自主品牌——荣威和名爵的发力。
产业基地布局完成
10月27日,上汽在南京10月27日,上汽在南京高新区举行自主品牌南京基地发动机及全球性A级车平台启动仪式,标志着上汽自主品牌建设再次提速。
上汽自主品牌南京浦口基地二期项目包括一个全新开发的全球性A级车平台和为4款车型配置新开发的NSE系列发动机,以及南京基地的适应性改造。项目总投资25.66亿元,将于2009年完工并投产。项目建成后,南京浦口基地将形成年产20万辆整车和25万台发动机生产能力。
今年9月底,上汽的上海临港基地建成投产。从2006年从上海大众手中接过临港基地开始,项目总投资为29.06亿元,初期规划产能每年15万辆。按照中期规划目标,上汽今后还会追加投资100多亿元人民币,2010年将把整车产能提高到30万辆,并实现发动机40万台的生产规模。
而位于扬州仪征的基地2005年开始建设,目前产能为5万辆,主要生产荣威750轿车,整个项目投资36.8亿元。
上汽在2008年开始,已经呈现出三大基地发展的格局,而各个基地在未来的分工也已经有了规划:未来上汽位于南京浦口的基地将集中生产荣威和名爵旗下的A级车,而上海临港基地集中生产A+级车和B级车,上述两地都兼顾荣威和名爵两个品牌。而仪征基地在未来将成为上汽双龙SUV生产基地。
这一布局,不仅按照品牌和车型将上汽的产品线进行了重新梳理,更重要的是共线生产,让此前外界普遍存在疑虑的上汽、南汽合并后,如何处理名爵和荣威之间的关系,给出了答案。
“荣威将偏重于中高端商务车,而名爵则注重驾乘体验,两者虽然都是走英伦路线,但主打的消费人群并不相同。”南汽名爵汽车分公司副总经理杨军虎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
自主品牌发力
近年来,上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荣威和名爵两款自主品牌的打造上。
从2006年开始,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就开始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格局,以奇瑞、吉利、比亚迪、哈飞、华晨等为代表的国内厂商已经在品牌塑造和产量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以上汽、一汽、东风为首的国有汽车产业集团,在自主品牌的研发方面显然落在了后面。
“但后发不意味着失去优势,上汽进行了充分的技术储备。”MG名爵汽贸公司市场副总监高允航对记者表示,未来投产的南京浦口基地是按照世界先进标准投资建造的生产基地。“比如未来在这里生产的1.5T发动机,它的功率达到120KW,目前很多国际大厂的1.8T发动机的功率也只有118KW。”
南京浦口的发动机五大总成技术,以及整车生产平台等都是由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自主研发。从这个角度来说,上汽自主品牌的研发和制造,在国内各家自主品牌中,起码在技术方面有了一个高技术起点。此外,南京浦口基地的投产,也表明自上南合作之前,上汽已在为自主品牌技术作储备,“否则很难在这么短时间内从研发跨入工程实施阶段。”
在名爵方面,南汽已经推出MG7手动版、MG 3SW、MG TF、MG自动版,短短两年中已经生产出原先罗孚公司的全系列产品。上汽在合并南汽后,MG全系列产品还将继续打造,接下来的时间,上南将在浦口基地推出MG5等自主车型,名爵系列全面进入创新阶段。
从荣威品牌来说,随着9月份荣威550在南汇临港基地下线后,荣威产品线的产能爬坡已经开始,此前550每月2000辆的销量很难让上汽满意。而在未来的广州车展上,1.8L投入生产,将把荣威550的价格下拉到12万元左右,更具市场竞争力。
而750方面,在1.8T车型推出后,750也在Turbo市场四分其天下,并且将自身定位在商务市场,与MG7强调驾乘乐趣区分开,错位竞争使得上南合作后,在目标市场方面,让自主品牌发挥了最大的优势。(赵奕)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