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12日电 题:北京约81万人推迟上班疏堵 “错”峰还是“凑”峰?
中新社记者 杜燕
4月12日起,北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朝9晚6的错峰上下班措施,以缓解日益突出的交通拥堵状况。但不少企业员工却较往常上班迟到了,不禁发问:“错”峰还是“凑”峰?
北京交通部门本月2日公布了10项缓解交通拥堵状况的具体措施,包括确定错峰上下班时间,即从本月12日起,北京市属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上班时间从原8时30分调整到9时,下班时间由17时30分调整到18时。
据估算,这一措施涉及约81万人,但学校、医院、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及所属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上下班时间不变。
记者了解到,为配合“错峰”,北京公交集团、北京地铁公司均对运力进行了适当调节。
“错峰”第一天,有人欢喜有人愁。在西三旗上班的张小姐,原本每天7时20分出门,12日感觉到道路确实较以往顺畅许多,她也因此早到办公室10多分钟。
不过,记者早8时10分左右从西南三环坐上公交前往西三环方向,顺畅情况下约半小时的路程,却花费近1小时30分钟。
无独有偶,一名曹姓青年称,7时41分从白纸坊桥打车,9时48分到大北窑南,共计耗时2小时7分钟,车费72元人民币。
他表示,虽然后来得知早上北京部分道路实施临时交通管制措施,但在京大多数外企和私企本来就是早九晚六,如今,一下子有80来万的公职人员也加入此行列,只会加剧交通拥堵,那就不是“错峰”倒成“凑峰”了。
工作日都要接送儿子的小葵称,孩子上学、放学时间没变,学校托管班没有了,只能早早把孩子送到学校然后自己等待着上班。她称,好几个同事都迟到了,戏称这是“添堵”、“凑峰”。
原本为了缓解拥堵而制定的措施,如果被认为缺乏调研、缺乏科学论证,政府难免要考虑一下民意。
北京一家知名都市报的网站上,关于“错峰”的调查显示,认为反而会更加“添堵”的占38%,认为接送小孩不方便的占36.06%。
北京市政协常委会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北京市区的交通拥堵情况正日益恶化,每天堵车时间已由2008年的3.5小时增至现在的5小时。
看来,错峰上下班虽然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大中城市已被普遍采用,并被专家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的方法,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可起到推进作用。但要解决北京的交通拥堵,靠“限行”、靠“错峰”,都只属权宜之计。政府除了要优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还需要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让老百姓的出行顺溜起来。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