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耗公示省油车现身 实际油耗“挺靠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油耗公示省油车现身 实际油耗“挺靠谱”
2010年06月18日 09:33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半年前,工信部在其网站上公布了近6000款汽车的综合工况油耗等数据。很多选车的消费者也发现,在新车的前风挡玻璃上贴了一张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与以往厂家和经销商所报的理论油耗不同 ,这个标识上的数据正是源自工信部的最新检测数据。

  调查:很多消费者发现,在新车的前风挡玻璃上贴了一张黄色标示,这就是从今年1月1日开始随新车出厂的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据记者了解 ,从2009年11月份开始 ,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就开始出现在某些品牌的新车上,标识上准确标明了该车的市郊工况、市区工况以及综合工况油耗,同时还印有新车发动机号、整备质量等详细信息,关于新车的参数一目了然。“汽车真实油耗是多少,将不再是汽车厂家说了算,工信部的数据让我们心里更有谱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消费者对工信部此举纷纷叫好,而一些经销商也表示,“油耗透明”有助于汽车销售。

  消费者对理论油耗“不感冒”

  汽车公布的油耗完全是由汽车厂家测试的理论油耗。而大部分消费者都认为自己爱车的实际油耗比经销商报的理论油耗要高。

  “内行人都明白,通常经销商所说的油耗一般都是理论油耗,实际参考意义不大。”一位从事了十多年品牌汽车销售的业内人士介绍说,所谓“理论油耗”,是指90公里或60公里等速时的油耗,是在等速、无风等特定环境下产生的,还排除了刹车、起步、爬坡、下坡等各种因素。而平常实际驾驶,这些因素都要考虑进去,实际油耗与厂家标称的数字自然大相径庭。

  工信部实际油耗“挺靠谱”

  与以前完全由汽车厂家测试理论油耗,然后上报给工信部不同,燃料消耗量标识上的数据完全由工信部授权的检测部门,在专门建成的高科技道路上进行测试所得。那么,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是否“靠谱”呢?

  “感觉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更接近实际油耗。”去年刚提到新宝来的迟先生对此深有感触:“油耗标识是随新车一块到我手里的,现在开了近一万公里了,百公里油耗10升,而且我全部在市区行驶,与标识上的市区工况10.4升非常接近,可见数据还是很准的。”

  而车主张先生也表示,工信部公布的“实际油耗”与自己自测的数据颇为相符。

  ◎新闻背景◎

  粘贴油耗标识1月1日起实施

  今年1月1日起,工信部建立了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公示制度,除了上述网站公示外,车企必须在车辆出厂前在车身上粘贴实际油耗标识,消费者对所购买车辆的油耗情况将一目了然。

  同时,工信部网站正式推出“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通告”专栏,消费者可查询在售国产车和进口车在市区、市郊、综合三种工况下的油耗数据。据了解,该通告发布的数据是经工信部指定检测机构、并按照统一的检测方法检测,之后企业填写油耗标识并张贴于车上,同时报样本给工信部,工信部再公开这些数据,其中进口汽车则经质检总局指定检测机构检测。

  ◎各方反应◎

  消费者:汽车油耗透明 买车心里有底

  “几乎所有品牌的小排量车型都号称‘省油’。”车主周先生说,他在买车之前,为了搞清楚究竟哪款车最省油,论坛没少逛,朋友没少打听,最后发现各种说法版本实在太多了,很难从中鉴别。而油耗标识张贴在车上,对消费者来说选车时心里就有底了,在购车时更明白。

  消费者文女士说,听说近6000款车都是国家有关部门统一测定发布的,权威性肯定比厂家的“一面之词”可靠。

  “现在提倡‘低碳生活’,随着真实油耗的明确标注,有助于消费者选择更环保的车型。”车主迟先生认为。

  经销商:平反大排量车“油耗惊人”罪名

  油耗如此透明,经销商是否会觉得车辆难以销售、消费者更难被忽悠呢?4S店工作人员都对此表示欢迎。

  北京现代某4S店市场部杨经理表示,有了统一标准的测试数据,能让顾客更全面地了解所销售汽车的燃油效率。

  “很多人以为大排量车油耗惊人,这个标识的出台对于大排量车来说还是个好事儿。”北京销售JEEP的某4S店郑经理同时表示,实际油耗还与驾驶员的操作水平有很大关系。张璋/文

参与互动(0)
【编辑:陈鑫】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