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车市扩张使得各大汽车厂家现有的产能已经捉襟见肘,今年年中,新一轮产能扩充潮迅速展开,包括长安、奇瑞、上汽、东风日产、东风本田、北京现代等在内的国内多家主流乘用车厂纷纷公布了规模庞大的产能扩充计划,这些新工厂将于今年相继开工建设。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建和新建的整车产能将在800万辆以上,投资额更超过千亿元。分析人士认为,一旦市场变冷,巨大的产能将面临放空的严峻挑战。
产能扩充计划此起彼伏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中国整车产能也在逐步推进,但各大汽车厂产能扩张的步伐从来没有像今年那样轰轰烈烈。就在五月初,东风日产花都二工厂(预计产能24万辆)、一汽大众南方工厂落户佛山南海(预计产能20万辆)刚一落定,奇瑞汽车、长安汽车就抛出了更为庞大的产能扩张计划。
本报率先报道的“奇瑞汽车内蒙古鄂尔多斯项目”上周得以证实,5月17日,奇瑞汽车总投资200亿元、产能达30万辆的鄂尔多斯项目破土动工,加上其在芜湖的第五工厂、大连的乘用车基地、开封的微车基地,短短几年内,奇瑞新增的产能将突破100万辆大关。
长安汽车更为雄心勃勃,其在重庆渝北、鱼嘴、河北的产能扩建计划仍在继续,三地新增产能在120万辆。长安对此仍不满足,已经为集团新成员哈飞产能扩增20万辆,昌河景德镇新基地更是规划50万辆的产能。长安汽车集团在新一轮的产能扩充计划中将轻松地增加200万辆左右,预计到2015年,其产能将达到570万辆,可以与目前国内车坛霸主上汽集团一争高下。
当然,实力雄厚的上汽也不甘落后的,除了三大合资厂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上汽通用五菱都有相应的扩充计划之外,上汽自主品牌也规划了庞大计划,将分两期建设自主品牌基地,耗资近70亿元。
此外,东风本田第二工厂、北京现代第三工厂都将在今年破土动工,几乎所有的整车厂家都制定了新的扩张计划。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列入上表的产能扩张就将新增800万辆以上,这些产能如实现,中国整车生产将轻松突破2000万辆。
去年中国以1360多万辆的产销规模位居全球第一,800万辆以上规模的汽车市场全世界只有中美两个国家,按这种势头,2015年,中国整车产能将突破3000万辆大关,目前全球一年的整车销量在6000万~7000万辆左右,也就是说,到时全世界一半左右新车由中国生产!
产能过剩不可避免
如此庞大的产能扩充计划让相关各方忧心忡忡。今年年初,工信部向国内车企下发了《关于调查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有关情况的通知》,通知要求车企上报现有产能情况和2010年~2015年产能规划和投资情况。市场的火爆让“产能过剩”的忧患呼声逐渐熄灭,对部分厂家而言,最核心的任务仍然是增加产能。
统计显示,国内14家主要汽车企业2010年产能接近1800万辆,销量预计为1300万辆左右,产能闲置率将接近30%;而至2013年,各大公司规划的产能将变成现实,届时14家公司累计产能将达到2300万辆,如果按照行业同比增速20%计算,2013年汽车行业的销量在2000万辆左右,大约会有500万辆的产能剩余。
进入4、5月份以来,随着市场增速的放缓,部分厂家产能过剩的势头开始凸显。一汽丰田在4月份减产1.5万辆左右,相对3月份5万辆左右的产量,环比减少30%~35%。5月份产能削减幅度将大于4月份,预计将达到2万辆左右,减产车型包括卡罗拉、RAV4、锐志等之前市场热销的车型。有汽车厂家相关负责人透露,五一工厂共放10天假,对外的说法是设备检修,实际是控制产量,给市场减压。另有人透露,为了控制产量,一条生产线设备检修时间会长达1个月左右!
知名的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表示,国内汽车产能的确存在结构性过剩,合资公司多数产能不足,而自主品牌公司产能却极度过剩,微车的产能过剩甚至已经达到非常危险的地步。
产能过剩的危害
“产能扩充的冲动主要因为目前市场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并设想年增长20%,如果市场发生逆转,面对如此庞大的产能,过剩的危机将很快显现。”分析人士称,“市场不可能永远这么快的增长,2004年、2006年、2008年都出现萧条情况,今年从4月开始汽车市场也出现了增速减缓的势头。”
新增产能一般是逐步达成的,适度的产能过剩有利于促进行业竞争,让利于消费者,但过度的产能过剩则会使主机厂面临沉重负担,甚至是灭顶之灾。
国内也并非没有被产能过剩拖累的厂家。上世纪90年代,神龙公司一期15万辆的投入,就要达131.58亿元人民币,但到2000年销量还不足6万辆,由于建厂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银行借贷,每年仅支付银行利息就需要10亿~13亿元,要不是“债转股”,庞大的产能和沉重的利息差点将神龙汽车拖死,至今神龙汽车也未能在主流车企中站稳脚跟。
此轮规模庞大的产能扩张一方面是厂家发展的本能驱动,一方面是地方政府追求政绩的冲动。汽车行业能带来大量的就业和税收,成为各地政府招商引资的香饽饽,地方政府对汽车项目出台优惠政策,大开绿灯,甚至表示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这无疑极大限度地助长了车企的扩产之风。而上马的整车项目大都有各地银行大力支持,自身投入资金不多,就会有“做大”的冲动。(王灿彬)
参与互动(0) | 【编辑:赵婕】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