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盈利迎来赛点 天平车险推进上市进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三年盈利迎来赛点 天平车险推进上市进程
2010年04月06日 10:12 来源:经济观察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持续3年的盈利让国内首家专业汽车保险公司迎来一个重要赛点。

  在普遍“赔本赚吆喝”的车险市场,专营汽车保险的天平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平车险)却实现了连续三年盈利,不仅使“天平模式”有了新注解,同时也意味着其顺利越过了一个重要上市门槛。

  3月31日,天平车险控股股东天茂集团公布一季报业绩预告称净利润约2900万-3000万元,同比上升750%-800%,而旗下20%控股公司天平车险业绩稳定增长是高利润率的原因之一。

  天平模式

  销售完全外包给代理公司、经纪公司和兼业代理,不设立自己的销售队伍,整个理赔体系也走外包,除产品设计等最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事业部分,其他能够外包的业务尽可能采取外包方式。

  这就是基于非核心业务外包、低成本经营的“天平模式”。“两头在外”——这个国内首创的汽车保险模式,一面世就以颇具争议的方式驶入快车道。

  2004年12月天平车险成立时,注册资本2.2亿元,由7家民营企业联合出资组建,天茂集团掌门人刘益谦是主要发起人,是中国第一家专业汽车保险公司。但对于这个颠覆汽车保险传统营销模式的公司,市场并不看好,2006年巨亏1.26亿元。

  随后的2007年,保费收入11.73亿元,实现净利润1137万元,扭亏为盈。

  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以及大灾赔付等,天平车险保费收入11.6亿元,尽管较2007年下降1.1%,但净利润仍保持近1300万元。在全国大多数保险公司净利润下降超过50%的大背景下,仍实现了连续第二年盈利。

  2009年,净利润首次过亿元,目前注册资本也增加至5.5亿元。然而,天平车险似乎不仅仅谋求盈利,其从公司创建伊始就一直打造以汽车保险为纽带的“汽车保险产业链”。

  “产业链也是A股上市的基础要求之一”。天平车险内部人士称,“(我们)以天平模式倡导汽车保险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使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各得其所、共同发展,共同营造良好的和谐共赢的商业生态环境。”

  “营销队伍外包,也可以大幅降低费用。”东方证券保险行业分析师王小罡此前专门研究过天平模式,他认为,保费规模的扩张分摊费用支出,可以降低费用率。

  上市预期

  这也是天平车险可以连续三年盈利的法宝。

  根据天平车险2009年报,保费收入19.06亿元,较2008年增加64.3%,净利润达到1.38亿元,较2008年大增961.54%。

  一位车险中介人士表示,赔付率与保险公司的核保政策密切相关,一般财产险公司都可以根据大数法则,测算盈利点,计算优质和劣质保单。“天平车险尤其鼓励开展优质保单,放弃承保风险高的车型和险种。”

  “这些年放弃的保单已很难计算。”天平车险已经离职的一位高管告诉记者。

  这也是天平车险控制扩张规模,谋求利润的主要手段。“一些新公司入市便急于规模扩张不同,天平建立初便确定效益为王和3至5年盈利的目标,做了上市的目标预期。”上述人士告诉表示。

  2009年,虽然保险公司车险赔付率和费用率双双下降,但上海车险依旧没能走出亏损的尴尬境地。据上海保监局统计,去年全市车险保费收入89.76亿元,同比增长16%;业务承保利润率为-6.02%,亏损金额仍高达数亿元。

  而刘益谦组建天平车险,不是为了走高投入拼规模的老路,而是通过创建盈利模式,打造产业链,且保持盈利底线,“一上来就越过保险,盯住了资本市场”的目的也显而易见。

  尽管上市获批日期还没有结果,但东北证券分析师邵振华已经测算相关消息给与天茂集团的盈利预期,他说:“按2009年30倍市盈率估算,这部分股权的市值折合每股1.2元”。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