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 绿色路标将加速淘汰“黄标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节能减排 绿色路标将加速淘汰“黄标车”
2010年03月24日 10:04 来源:辽沈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最晚到明年,沈阳北陵大街、北京街、青年大街一线将成为名副其实的“绿标路”,届时“黄标车”将不允许在上面行驶。

  先读新闻

  如果一切顺利,最晚在明年,沈阳最著名的“金廊”之上,应该不会再看到“黄标车”。

  北起沈阳北陵公园门前,经由北陵大街、北京街、青年大街一线,直至沈阳桃仙机场收费口,这条沈阳重要的南北大通道,被设定成为“绿标路”。

  早在今年辽宁省两会期间,省环保厅副厅长朱京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2010年我省要开始实施 “绿标路”创建工程。在“绿标路”上通常只允许取得绿色环保标志的机动车通行,“黄标车”则不允许在“绿标路”上行驶。

  最新的公布的消息称,按照计划,沈阳、大连、鞍山、抚顺和本溪五城市,今年将率先设置 “绿标路”,目前沈阳和鞍山的“绿标路”已经选定。

  按照计划,我省准备用3年时间,在全省14个城市的市区里,每市最少打造一条 “绿标路”。

  2010年是创建“绿标路”的第一年,今年内,取得环保检测合格标志的车辆 (包括绿标车和黄标车)都可以在“绿标路”上行使;2011年,沈大鞍抚本五城市将在“绿标路”上限行黄标车,其他城市开始启动 “绿标路”创建工程;2012年全省各市将全面建成“绿标路”。

  减少尾气排放催生“绿标路”

  由于工作关系,在某企业担任销售主管的蒋汉阳时常要出差,他对“绿标路”并不陌生。蒋先生称,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城市,已经推行了 “绿标路”,“在杭州,今年开始,‘黄标车’甚至被‘赶出了’中心城区。”蒋先生说。

  他的这一说法,也得到了辽宁省机动车污染防治中心的证实,一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介绍,减少车辆尾气排放成为催生绿标路的重要原因。

  今年2月份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也将机动车尾气排放列为城市空气的重要污染来源,“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30%”。

  “黄标”比“绿标”差多少

  事实上,从2009年开始,全国就已经开始实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无论“黄标”还是“绿标”都属于环保合格车辆,只不过“黄标车”要比“绿标车”排放多。业内人士称,曾有专家进行过测算,黄标车所排放的污染物是绿标车的20—30倍。

  那么,绿标车和黄标车在我省机动车中分别占据怎样的比重?检测资料显示,去年我省经检测的机动车中 (不含摩托车和农用车),绿标车所占比例超过68%,黄标车只占32%。

  沈阳市民李强是一名从事空车配货的小货车车主,他坦言自己的货车车龄较长,且是黄标。李强认为单纯开设一条“绿标路”未必会起到减排作用,反而可能会使黄标车增加排放。

  “北陵大街、青年大街这是沈阳的南北主干道,以后如果黄标车不让上,虽然这条路可能更顺畅,但其他路上黄标车多了,可能会拥堵,行车速度慢了,黄标车排放应该会增加! ”李强有些不解。

  然而,辽宁省机动车污染防治中心却表示,推行绿标路将加速老旧黄标车的淘汰,“以后‘绿标路’会逐步增加,黄标车主肯定会感觉不方便,但是这样就引导人们改换更为环保的车辆。 ”

  电子识别系统“拦住”违规车

  沈阳市机动车污染防治办公室主任柳毅透露,沈阳将在推行“绿标路”的同时,引进车辆的电子识别监控系统,“系统将对特殊的芯片进行识别,违规行驶上‘绿标路’的黄标车,将受到处罚。 ”柳毅说。

  另外,辽宁省机动车污染防治中心工作人员还介绍说,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新车,特别是家用的私家车,基本上都符合绿标车标准,因此,计划购入新车的准车主,不必担心 “绿标路”影响新车使用。

  【相关链接】

  什么是“绿标”和“黄标”

  绿标车指尾气排放达到欧洲1号或2号标准的车辆,由环保部门发给绿色环保标志。黄标车指排放量大、浓度高、排放的稳定性差的车辆,尾气排放达不到欧1标准,环保部门只发给黄色环保标志。

  目前北京、重庆、广州等地已实生“黄标车”限行,“黄标车”经过相关途径进行改装,尾气排放检验合格者,可换领绿色环保标志,升级为“绿标车”。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