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策支持调整结构 汽车出口何时回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国家政策支持调整结构 汽车出口何时回暖
2009年09月10日 09:15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从目前的形势看,在全球经济没有得到明显改观之前,我国汽车出口很难扭转下滑的局面。

  汽车出口持续低迷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8月份国内整车出口2.18万辆,同比下降50.80%,1—8月份累计出口汽车18.66万辆,同比下降59.37%。

  8月份整车出口比上月又下降了2.63%,说明我国汽车出口形势依旧十分低迷。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国汽车商品进出口总额为339.07亿美元,其中出口金额为189.19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5.97%。

  汽车出口数量与金额双双下滑直接打击了国内的自主品牌企业,包括奇瑞、长城、吉利在内的众多车企都在出口业务上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据悉,奇瑞汽车上半年共出口汽车1.5万辆,仅相当于去年的单月最高销量;吉利的出口比重则由2007年的12%、2008年的19%大幅缩水至今年上半年的5%,该公司管理层表示,吉利前7个月的出口量同比下降了69%。此外,长城汽车上半年出口整车1.58万辆,与2008年同期的3.07万辆相比下降了将近五成。

  长城、奇瑞等企业相关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表示,汽车出口形势低迷,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深化,国外汽车市场整体萎缩,使得主要出口目标国的进口需求下降、经销商资金短缺、价格竞争加剧。此外,个别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也有所抬头。

  坚守阵地等待回暖

  近日就有消息称,俄罗斯可能延长对进口新车征收30%进口关税的期限;6月底,乌克兰也决定维持对进口汽车征收13%的临时进口关税。

  与此同时,汽车零部件出口的贸易摩擦更令人瞩目。近期,美国和欧盟相继对我国的轮胎和轮毂展开特保和反倾销调查。

  “在目前萧条的国际环境下,中国汽车企业在国外市场的生存状况要比想像的严峻得多。”长城汽车市场宣传部负责人赵宇鹏与本报电话联线时表示,长城汽车在巩固现有营销网络的基础上,逐渐加大了对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开辟力度。

  据介绍,上半年出口形势较好的出口国中,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阿尔吉利亚、古巴、利比亚等国的市场份额均有所增长,此外,自主品牌在巴西、智利、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的拓展也较为顺利,甚至还进入了一些国家政府采购名单。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南美洲等出口区域的不断扩大,却并没有令国内汽车出口出现量的回升。

  据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最新统计,上半年排名前十位的汽车出口国中,排名第一的阿尔及利亚汽车出口总量仅为2.35万辆,不到去年同期排名第一的俄罗斯出口量的一半,而以1.44万辆排名第二的越南,同比也大幅下降近70%。

  “尽管越南、乌克兰等传统市场出口量下滑严重,但依旧比新兴市场的贡献度要高。”赵宇鹏说。

  政策支持调整结构

  我国汽车出口在经历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已经到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阶段。以整车为主的出口,不应该仅仅是简单的制造输出,还应让整个出口产业链连接起来,包括在当地建厂、建立经销网络、完善服务体系,展示包括设计、研发、售后服务及维修的综合实力。

  针对这一情况,商务部正在调研国内多家汽车出口企业,有望在近期出台促进汽车出口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对出口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支持企业的品牌建设;继续培育和支持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加大在信贷、保险和信息服务方面的资助等。

  记者了解到,自主企业自身也在加紧进行国外交易模式及营销方式的转变。例如在俄罗斯,在整车关税高居不下的前提下,吉利、长城等企业正在积极完成SKD组装厂向CKD组装厂的转变。与此同时,长城汽车还将俄罗斯市场工作重心,由出口转移到稳定网络、稳定经销商信心上,尽可能对经销商进行融资支持或采取直接的资金补贴等措施。

  9月5日,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司长张骥表示,面对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的严峻形势,国家正在采取稳定出口退税、加大融资支持等举措,进一步推动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其他举措还包括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加快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加大汽车出口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力度、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等。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