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并购风一吹到底 "外战"依然是外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汽车行业并购风一吹到底 "外战"依然是外行
2009年08月18日 14:28 来源:汽车007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09年,中国汽车行业的并购风注定要一吹到底。广汽、北汽、吉利,乃至腾中重工、中国重汽等一个个粉末登场。

  日前,又有两桩并购案水落石出。广汽继顺利地完成了对长丰和东南的并购之后,又迅速和浙江吉奥汽车达成婚约。而盛传的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的消息,也已走到最后落锤的一步。

  广汽 攘外必先安内

  和一汽、长安等一线大企业一样,广汽选择了攘外先安内的发展战略,立足先成为本土话语权大鳄,再图国外进取。不过,值得期待的是,广汽给人传递的先进企业理念,富有攻击性的发展思路和务实作风,使得业内似乎可以不必担心,他也会如一汽那样国内坐大。

  广汽的诱惑

  广汽在过去的半个月内,签下了其今年年内的第三次国内并购。据吉奥汽车董事长助理俞兆洪透露,目前双方像一对准新人,就等揭盖头的那一刻了。俞兆洪表示:“这次的合作不是简单的股权转换,而是基于技术、管理、品牌的全方位合作。”双方合作后的生产基地,或将落户于杭州大江东汽车产业园。虽然“广汽吉奥”的合作模式未得到证实,但吉奥董事长缪雪中和俞兆洪也均未否认这一提法。

  如果说进驻长丰是突破广州地域的第一步,并给菲亚特合作项目找到合适的位置;进驻东南一方面是为了扩充产能,另一方面为了逼迫三菱就范,并同时得到克莱斯勒现成的生产平台的话,那么如今拿下吉奥则也有两大想法:第一是走出南方市场,确立全国性企业的形象,第二则是看中了吉奥25万辆的微车产能。

  多年以来,广汽一直安于南方市场的一亩三分地,从标致项目的失败,到日系双雄的崛起,广汽完成了初步积累。在众多国内竞购中,何以广汽能手到擒来?这是因为该企业自身的魅力所在。相对于一汽、北汽等同样乐于四处收购的车企,广汽规模虽非最大,但是其盈利能力和管理水平一直在业内备受称道。此外,地处华南的位置使广汽对于长江以南的企业而言,具有比一汽、北汽等更好的人缘,这也是广汽三桩并购显得十分顺利的主因之一。  

  吉奥的优势

  虽然在企业知名度方面,吉奥与东南和长丰差距不小,但这并不意味着广汽对吉奥的并购最为简单。广东和湖南的同气连枝,以及长丰在轿车生产方面的难有突破,使得长丰接受广汽成为双赢结果,也顺理成章。而东南汽车由于和三菱、克莱斯勒等合作均无建树,自主品牌也难有作为,因此身处待价而沽的境地。

  吉奥则不同,其旗下微车、皮卡等车型被纳入了今年汽车下乡政策之后,以25万的产销规模保持着十分良好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态势。因此,吉奥接受并购并不会是因为对方的资金量如何充足,品牌如何强势。他们需要的是盈利能力与之匹配。缪雪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坚持,他们的底线是保留吉奥品牌。吉奥固然不会像当初零成本将五菱过给上汽,但对于品牌保留的要求是一致的。

  此外,吉奥是中国国内目前仅剩的一两个可能被收购的微车制造企业,任何一家汽车大佬想要通过并购来发展微车产业,只能选择吉奥和昌河,而前者的并购难度显然小于后者。对于既被中国车企竞逐,自己又不急于出售的吉奥而言,这显然也是坐地起价的资本。

  攘外先安内?

  广汽选择攘外先安内的做法原因有三。其一,利润有限的企业文化决定了广汽不太可能冒很大的风险并购外国企业或品牌。其二,和日系品牌的合作背景,使得广汽在海外并购方面难以伸手,如今沃尔沃、欧宝等品牌的欧美亲缘,让广汽难免担心水土不服。其三,广汽目前最大目标是迅速建立起在国内市场一线企业、一线品牌的形象,从而突破自身地域限制,带动旗下两家合资企业走向全国化。这样的诉求显然通过国内并购更能直接地达成。

  吉利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吉利收购沃尔沃一事,究竟是“绯闻”还是“新闻”?有消息称,被收购之后的沃尔沃或将落户广州东莞,首先国产的车型将是XC90,双方将就并购后是否裁员、市场布局、技术转让等细节进行进一步洽谈。可见此事也并非空穴来风。

  吉利的迫切

  在帝豪品牌发布之前,吉利要打造高端品牌的转型之战已很明显,但与1999年福特花费64.9亿美元购得沃尔沃品牌不同,当年的福特一直试图进入欧洲高端市场,而吉利仅是想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吉利,这个在国外媒体眼中名不见经传的小汽车厂家,真的能通过海外收购沃尔沃这块鸡肋,顺利启动高档车战略吗?就目前的吉利而言,经济型轿车至少在短期内仍是他们制造产业的基础。然而,中国的小型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在小车利润逐渐降低的情势下,能够给汽车公司带来更高利润的高档车生产将势在必行。而生产高档车不仅需要高端的工艺技术,且最重要的还是品牌知名度。因此,想要转型的企业纷纷选择海外并购之路,例如吉利,毕竟沃尔沃的名字要比吉利更响亮。

  双龙的可借鉴性

  转观北汽欲购欧宝、腾中蛇吞悍马,这些刚刚开始试水海外并购的中国车企,在这场充满智慧和西方商业规则的游戏中,究竟能否保持住一份独有的清醒,实在值得我们深思。

  双龙并购案,对于目前进行或欲进行海外并购的中国车企具有借鉴意义。从上汽2004年与韩国朝兴银行达成谅解备忘录,到去年上汽被指偷窃技术,直至后来的“玉碎罢工”,备受业内关注。有汽车分析师认为,一旦双龙进行破产清算,上海汽车持有的51%权益立刻打水漂,上汽也已做好准备,此前已计提30亿亏损。可见,通过国际并购实现后来者实力迅速提升的可能性并非很大,反而有可能使车企陷入困境。在上汽双龙的案例中,不难看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除了要解决管理、法律等虽然难但是仍然可以解决的事务之外,还需要解决如民族情绪、歧视和抵触等非理性的问题。远不是“收购”如此简单的字眼。

  它山之石如何攻玉?

  不可置否,吉利要想借用它山之石,实在是被迫无奈。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虽然能够得到一些政策利好的倾向,但它依然不可能拥有像广汽、一汽这样的国内并购的机会,也得不到奇瑞、江淮这般地方政府的扶持。因此吉利的进程路线只能是做好内功,兼收海外。其实像吉利这样的车企,在中国并不是另类,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面前,他们看到了机会:“抄底美国汽车业时机已到”……已具备了收购勇气的中国车企此时更需要理智,才能真正以它山之石攻玉。

  记者观察

  应该说,在今年,中国车企在国内并购方面已积累大量经验,并购往往十分顺利,如广汽,数月之内连娶三房。而如2002年上汽并购南汽那样劳民伤财,最终失败的案例,现在已非常少见。包括并购对象的选择,并购后利税对于地方政府的照顾等,使得中国车企在“内战”方面显得内行而老道。而在“外战”方面,中国车企的手法却仍显稚嫩。四川腾中重工对于悍马的并购,令人摸不着头脑。而北汽在开出的条件如此优厚的情况下,仍未能拿下欧宝。如今吉利和沃尔沃的并购已浮出水面,具体的协议内容还未披露,但外界猜测,这很有可能又是一次一边倒的“不平等条约”。反观德国曼公司对于中国重汽的渗透,其手法、出价确实让我们感到自己在多年后,“外战”依然外行。

 
请您登录/注册后发表观点!  进入社区  查看评论>>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