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大车市7月的新成绩单将于本周揭晓,政策对车市业绩的助推令业界纷纷猜测。虽然中美车市正在体会“热销”和“滞销”的冰火两重天,但是两国却不约而同地于7月正式推出了“以旧换新”的补贴政策。不同的是美国政策面对普通私家车,中国政策倾斜商用车;美国的补贴金额上限4500美元,中国政策单车补贴最多6000元。
政策能给车市带来“繁荣”吗?从“原创者”德国的实行经验看,短期内促销有效,长期效果堪忧。且不说政策落实、补贴金发放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车价、销售波动期、经销商和车企间的利润分配,车市的各环节间都存在内在规律。如果政策打破了这些规律间的平衡,是否会遭到市场经济的惩罚呢?
置换一辆旧车补贴3500至4500美元
美欲砸30亿美元刺激车市
看到德国、法国的“以旧换新”都大大刺激了车市销售,美国政府也“有心仿效”。在推出补贴方案后仅一周,美政府就用光了原先预订的“10亿美元”预算,众议院打算“趁热打铁”,7月31日火速通过方案“追加20亿美元”。
这项计划看上去并非仅仅是促销“短视行为”。美国总统奥巴马说:“这项计划能帮助我们降低倚赖外国石油的风险,减少排放温室气体,让我们呼吸的空气更干净。”
“车辆补贴退款计划(CARS)”鼓励美国人把大排量的旧车置换为省油环保的新车。置换的车主可领取每辆车“3500美元到4500美元”的现金补助。条件是旧车车龄不超过25年,或者耗油效率优于每加仑18英里。
美国政府原本只打算拿出10亿美元,实施到10月份。但是消费者出乎意料地“热烈响应”。仅7月,申请补贴车辆已经高达25万辆。帕伯是一位底特律餐馆老板,他说:“我本来没打算买新车,但是这个补贴优惠实在太诱人,让我决定换掉我的旧车。”
消费热情产生了新问题。担心拿不到补贴的美国民众们正冲向各汽车销售店,销售顾问们不得不工作到凌晨3时。销售店老板们担心“库存不足”。谁想得到呢?前几个月,经销商的仓库和码头上还停满了“无人问津”的汽车。
美国汽车分析师估计,如果这项总额30亿美元的刺激方案全部实施,美国今年汽车销售量可望突破1000万辆。去年美国汽车销量为1320万辆,而今年6月的销售数比去年同期减少28%。7月销售数字将在8月4日公布。
“伟哥”只能带来短暂刺激
巴菲特在评论美国是否需要第二次经济刺激方案时曾说,“伟哥不该只吃半颗,应该补上另外半颗。”以老男人为主的美国众议院显然深得此言深意,在得知“旧车换新”的10亿美元刺激金瞬间用光后,急速再拨20亿美元。在这剂“猛药”刺激下,预计本周将公布的7月新车销售数据绝对将出现“惊人”的跃起。
但对于仍处于衰退状态的美国汽车业来说,这种补贴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德国的市场情况或许可供借鉴。德国是最早实施“以旧换新”补贴的国家,德政府原先推出15亿欧元的换车补贴,后来追加到60亿欧元,淘汰置换车龄9年以上的旧车可以得到2500欧元。今年在德国卖出的80万辆新车,有一半是这项政策助推的结果。可是实施期限9月将至,这笔补贴金也将用完,德国的分析师已经发出警告:德国汽车市场将出现“陡峭”的下降曲线。瑞银(UBS)汽车业分析师胡可斯直言:“我们把问题留到了明天。”
原因很简单。补贴方案产生的负面效果之一,是“扭曲价格”,让车厂和经销商之间的利润分配规律“错乱”。消费者在尝过补贴后的甜头之后,会预期更低的车价;接受补贴后的二手新车进入市面,也让车商难以把车价调回原先价位。
通用汽车、福特汽车与克莱斯勒,他们都还在车市的险境中挣扎,不会为短暂的热销欣喜,反而会增添一层忧虑。因为前几年,美国车企推出“流血限时特卖”,最后不得不演变成永久性的“特价”。车企虽然开始曾收获短期的“热销”,但随后不得不吞下“利润重挫”的苦药。
经销商
三大烦心事
促销的愿望虽美好,但参加这项计划的美国汽车经销商们一直在抱怨。
抱怨一:网站拥堵
经销商们要登陆政府指定网站申请“补贴金”,但是网站的数据处理能力无法满足“超高流量”。申请一次至少要花费一个小时,还常常“失败”。
抱怨二:心里没底
经销商要预先支付这笔“置换金”,而且经销商要向政府证明:旧车的引擎已经报废,否则政府不会兑现这笔钱。新泽西州的本田经销商马格纳斯说:“应得的补助金超过8万美元,但政府需要10天才能把钱拨给我们。”
抱怨三:忙不过来
上午7点半,布鲁明顿的Walser Toyota汽车店刚开门,来换车的顾客已经在门前排起了长队。下午打烊时,店员已签妥150份“换车合同”,店员们必须连夜扫描出文件,及时送交有关部门申请,但是最后成功获批的只有30件。
分析师
扰乱销售规律
福特汽车销售分析师皮帕斯:如果10亿美元的补助都能反映在7月的汽车销售数据上,至多增加25万辆。还要看手续是否简便、易行。
汽车业网站Edmunds.com首席执行官安维尔:这一计划可能扰乱了正常的销售规律。消费者喜欢在夏末购车,因为此时经销商清理库存。而现在约10万名购车者延后购车。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