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空调使用增多 夏季用车如何省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天气炎热空调使用增多 夏季用车如何省钱
2009年07月14日 15:40 来源:长江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炎炎夏日,由于汽车空调使用得较多,汽车油耗比平时明显上升。空调在为车主带来清凉的同时,也为车主带来了更多的经济负担,尤其是成品油连续涨价后,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在夏季怎样开车最省油,成为众多车主关心的话题。为此,记者特咨询了几位省油高手和汽车专家。

  选择轻车身

  不少读者困惑为什么同是1.6排量的车,有的车油耗却高一些?武汉浩田汽车销售公司售后服务经理熊刚认为,一辆车是否省油,很大程度上与车辆自重有关。美国车的钢板比较厚,车身比较重,因此油耗也就相应高一些。所以,车主购车时,可以适当关注一下车辆自重,如果一辆车的车重明显高出同级别车,那燃油经济性就不会太出色。

  此外,一款车是否能够节油,与发动机采用的正时可变气门系统有关,比如CVVT、DVVT、VVT-i、VETEC等,比起普通的发动机都能够起到更好的节油减排效果。

  及时清洗积碳

  “平时车开得很好,这段时间耗油现象有点严重。”最近,不少车主都遭遇了油耗突增的烦恼。

  上海大众友芝友店售后服务站站长陈希存认为,这是积碳引起的。现在汽油质量参差不齐,汽油在加入油箱之前要经过很多的运输和仓储环节,长时间使用会使储油罐的底部产生很多杂质,这些杂质一旦进入油箱很快会堵塞汽车的油路,造成汽车动力不足油耗增加,严重的积碳甚至会使气门密封不严、活塞环卡滞甚至断裂。燃油添加剂属于一种清洁剂类产品,它可以清除汽油中含有的一些杂质,包括胶质与积碳,因而起到一定节油效果。

  另外,汽车长时间使用,使发动机机件磨损造成汽缸压力下降,导致发动机燃烧不充分;再如离合器片过度磨损,导致离合器打滑传动效率降低,都会造成油耗的逐渐增加。

  温馨提醒:

  教你五招节油小常识

  减轻负重:即使是一箱矿泉水,其重量也会让你每月多烧近1升汽油。车上每10公斤物品随车行驶1000公里,就会多消耗0.8升汽油。因此应经常检查后备厢里是否有不需要的物品。

  空调不要开得太低:开车时开空调无可厚非,但开空调带来的油耗升高也是立竿见影的。温度不要调得过低,因为温度越低发动机的负荷越大,油耗也就越高,同时内外温差不大的话,也便于身体适应外面的高温,免得患上空调病。

  正确变换挡位:这主要是针对手动挡的车主,不同速度区间都有它对应的挡位,如果没有正确的对应,也会引起油耗的上升。

  慢行热车:原地热车1分钟,对发动机损害极大,会增加2.7%的发动机故障风险,且耗油;它还会让排气管内的积水无法排出,对一些汽车来说会导致排气管生锈甚至被腐蚀穿孔。因此,车主在车辆刚启动时不要马上加速,慢行几分钟让发动机热起来,再均匀加速行驶。

  保持车窗关闭:在高速时,有的车主认为车速起来了,打开窗户吹自然风既舒服又能省掉开空调所消耗的燃油。其实,车是一个流线型的整体,如果打开窗户就破坏了这个整体,会增加很大的空气阻力,而克服这些阻力所消耗掉的燃油可能比开空调所消耗掉的燃油要多得多。

  酷热之下司机情绪别“中暑”

  随着气温的“高烧”不退,处于酷暑中的司机的情绪也开始躁动起来,街头小擦小碰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一些情绪中暑的司机更是头昏脑涨、毫无食欲,火气也随着天气同时“升温”。对于街头越来越多的情绪中暑司机,心理咨询师建议,车主高温期间一定要调整心情、注意休息,尤其不能疲劳驾驶。心理咨询师还建议司机开车时最好戴上遮阳镜和遮阳帽,并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心情不佳、身体不适时不要开车。

  有十多年驾驶经验的李师傅说,当天气炎热心情烦躁时,开始一定要进行强烈的自我暗示,提醒自己切不可在行车过程中意气用事。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车前挂件的方式,比如在车里挂上条幅,上写“忍”字等,以随时提醒自己。

  另外,他还告诫司机朋友,虽说现在车内的空调设施都比较完备,天气炎热本身造成的不良影响可能被削弱,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会造成空气不流通,所以建议开车时适当调节空调工作状态,或每隔一段时间打开车窗透透气。清新的空气对心情比较有好处。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