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网友指出,补贴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灵丹妙药,也不是开启市场量化的万能钥匙,目前仍有多重问题牵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亟待解决。
谨防车企和经销商“抢补贴”
新浪网博主王概认为,此次新政的最大亮点并不在补贴的力度,而是补贴的主体,即是未来的消费主体——私人。王概指出,此前的新能源汽车试点均设定为政府机关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然而,靠公务车来带动新能源车是不现实的。
搜狐网博主“ 潇风 ”也表示,购车的是企事业单位,受益的是车企,私人购车者并没有尝到任何甜头,新能源车的市场蛋糕怎能壮大?
不过,补贴政策能否让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趋之若鹜?有网友指出,关键要让消费者真真正正地享受到优惠。搜狐网网友“车夫评论”称,补贴发给制造商,鼓励它们发展,而私人消费者只是名义上的受益者。补贴给厂家,如何保证厂家制造出价格低廉的新能源汽车?新浪网博主郑成飞则担心,“如果不能有严格的执行标准,很难避免车企故意抬高定价,损害消费者利益,这在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的惠民工程中司空见惯。”
横亘在新能源汽车面前的问题
“作为新能源汽车,其市场量产前面横亘着的不仅仅是汽车本身的价格,还有更多的原因。”网易网博主张志勇指出,推广新能源汽车有三个前提条件。
首先,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都有待于大幅提高。以纯电动车为例,由于汽车使用的电池100多个单体电池,因此,复杂的电池组的管理与维修要比手机复杂得多。而中国的本土厂商在新能源汽车另外两项核心技术电机、电控技术方面并没有突出的优势,因此,要做到实质上的推进,还有待于技术的突破。
其次,基础设施建设的缺乏。虽然包括国家电网等大型国有企业都在开始谋划充电站的建设,但是作为企业,他们需要考虑投入产出的效益问题,在哪里建?建立多少?这和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销量是一个互为依赖的关系,或者说是一个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局。
第三,新能源汽车真正为市场所大量接受,必须在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与维修成本上要低于目前传统驱动汽车的相应费用。也就是说世界的汽油价格的大幅上涨是新能源汽车得以真正获得推广的重要因素。
补贴不是长久之计
一些网友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不能一补了之,应利用补贴政策作为过渡期,尽快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生命力。
作者程远在中国经济网撰文表示,任何补贴政策都不是长久之策,对新能源车的补贴,也是在新能源车还没有上规模的情况下实行的过渡办法,一旦新能源车的量上了规模,就不需要补贴,也不应当再补贴了。比如到300万辆、500万辆也补贴,只会把财政吃垮。再说,用全体纳税人的钱去补贴少数人买车,本身也不公平。从长远看,如果新能源车成本价格降不下来,完全靠补贴,它就没有生命力,也不可能发展,试图靠大规模的补贴把新能源车规模做上去,不太现实。
“很长一段时间,企业和媒体敦促政府赶紧出政策,现在政策出来了,企业要抓紧做好自己的 工 作 。 ” 网友贾新光具体指出,车企应努力降低成本,从而降低价格;关注产品质量,抓好售后服务;积累数据,为下一步改进打好基础;在销售方面要想一些办法,比如有的企业试点电池租赁方式。(记者 张小洁 整理)
参与互动(0) | 【编辑:赵婕】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