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协议,这宗被称为一个浙江“穷小子”迎娶欧洲“富小姐”的收购,带给中国汽车界不少喜气。但喜庆之余,吉利是否能驾驭沃尔沃等诸多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吉利驾驭品牌的能力、管理水平以及技术水平是否足够?如何保持沃尔沃品牌不被稀释?如何在保持沃尔沃欧洲市场的基础上,继续开发新兴市场?有众多观点认为,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的发展道路仍显漫长艰难。
两年扭亏底气何在?
2008年沃尔沃销售额147亿美元,亏损16.9亿美元,反观吉利控股2008年销售额42.9亿元,税前盈利9.2亿元。用如此庞大的资金去收购一个巨亏的品牌是否值得?过去几年,号称成本杀手的福特汽车C E O穆拉利一直在为沃尔沃止亏,但成效不大,李书福有何妙招让沃尔沃止亏?用庞大的中国市场押宝就能赌赢吗?
业内专家认为,吉利买下沃尔沃以后怎么让它赚钱,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吉利既要稳固沃尔沃原有的国际市场,又要在中国市场与其他的国外品牌竞争,还要想方设法延长贷款方的耐心,筹措后续资本,这条道路一定是艰难的。吉利能把沃尔沃原有的海外市场守住、不溃退,这就很不容易了。恐怕所有的一切都必须要有中国市场做后盾,(沃尔沃)海外市场的损失,要通过中国市场补回来,但问题是,谁能保证中国市场就永远一马平川无波无澜呢?
此外,在中国做项目,工厂的建设、设备的调试等都需要时间,1年半左右算比较快的,这个过程中需要很大的资本。如何让贷款方有耐心,是个很大的难题。另外,德国的三大汽车品牌都在中国设有生产基地,而且他们来得比较早,规模也大。吉利收购后的沃尔沃以后会面临德国军团的强势挑战,在中国市场重新树立沃尔沃品牌是非常艰难的。
是否拉低沃尔沃品牌?
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能够改变吉利造低价低端车的形象,对于这一问题,业界一直存在质疑。一位专家指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中失败很多,李书福面临最大的挑战是沃尔沃的技术和品牌,特别是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如何实现转化。例如,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部门之后的5年时间里,联想并没有能够保留住原有的IBM客户,还不得不在今天依旧采用Thinkpad和IBM的品牌进行宣传,联想自身的品牌并没有通过并购得到有效加强。沃尔沃作为福特旗下在全球汽车市场上具有很高声望的知名企业,有许多欧洲和美国的成分,能否完全被吉利消化吸收还是个悬念。特别在许多重大战略决策、未来品牌的运营等方面,能否与瑞典方面很好地沟通,目前还不得而知。
就在吉利收购沃尔沃引发汽车业内一片欢欣鼓舞的时候,消费者心里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据记者了解,近期广州就有不少消费者就放弃了原本购买沃尔沃的打算,“吉利海外收购行为让人敬佩,但沃尔沃的未来是否会打折扣仍有顾虑。”这些消费者认为,沃尔沃的品牌会因此被拉低,还担心沃尔沃的质量和服务会下降。
如何让消费者打消疑虑,是吉利未来最大的挑战。虽然李书福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吉利收购沃尔沃后,吉利和沃尔沃还是两个品牌,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吉利会有两套经营管理班子服务于不同的消费群体。”但要想真正打开局面,还需要市场认同。 协议只是迈向收购成功的第一步。如何保证收购后尽快让沃尔沃扭亏为盈,并保持品牌的良好口碑,缺少经营跨国车企经验的吉利,真正的挑战还在后头。
会否透支吉利?
有业内专家指出,对于吉利来说,最紧要的不是走“高”,而是走“中”。虽然中级车市场竞争已渐白热化,但对吉利来说,只要用去“吉利化”启用新的品牌、开发新的高性价比车型去比拼,胜算依然很大,帝豪的推出是一个好的开始,这款车在市场上的表现还是相对不错。
车市的一个普遍规律是,一个经典产品的推出足以让一个企业咸鱼翻身或者快速崛起,华晨因为骏捷走出困境,奇瑞因为QQ而驶入快车道。帝豪有成为经典的潜质,但吉利花太多精力和资本用在并购沃尔沃上,必然会对帝豪产生极大的影响,如果真这样,就有“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之忧了。
一位资深汽车分析师告诉记者,对于本次收购不能过于乐观。首先,吉利目前没有能力主导沃尔沃品牌的生产及营销,收购后更多的是一个融合和学习的过程;第二,吉利能够收购沃尔沃,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沃尔沃正在走下坡路,而收购之后是否会对吉利产生积极的影响,重点在于沃尔沃品牌能否重新崛起;第三,近几年吉利在产业方面有一定投入,但相比于注重实业发展的奇瑞来说,吉利在资本运作方面的投入更多,收购沃尔沃在资本运作方面是一个好的题材,但沃尔沃品牌能否得到良好的运作还很难说;第四,收购成功后,吉利还将面临企业文化不同以及来自于政府与工会等方面的问题;此外,吉利还将面临人才流失和资金等方面的压力。因此,对于本次收购应保持谨慎的乐观。车贵远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