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丧失后,就难以挽回失去的人心。
在低碳经济到来之际,燃油经济性不仅成为车厂宣传的重要亮点,也成为消费者购车时考虑的关键因素。今年1月1日,国家工信部要求所有在售车辆包括进口车在内,必须粘贴汽车燃油消耗量的标识,更具权威性的“工况油耗”取代了已实施十多年且参考意义不大的厂家“理论油耗”。但实施不到一个月,就引来众多车主的指责,“工况油耗”与真实油耗存在较大差异,加上新燃油标识的监管机制与惩罚制度并未及时跟进,令汽车燃油消耗量的公信力遭到消费者质疑。
据了解,工信部网站公布的6000多款车型的“工况油耗”,并非工信部授权的第三方统一测得的数据,而是各汽车生产厂商根据公布的统一测试方法,自行测试的结果。油耗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全凭生产厂商的“自觉性”。虽然工信部仍然保留对企业上报数据指定检测机构进行二次检测校对的权利,但由于没有相应的监管与惩罚制度,所有的都变成一纸空谈。
虽然我们可以相信“工况油耗”的测试方法更加科学,比车厂之前公布的“理论油耗”更接近真实水平。但由于每个环节都存在令不法分子和不良企业有机可趁的机会,油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着实难以令人信服。在广州汽车经销商处,燃油消耗量标识的粘贴非常随意。如果车型的燃油经济性表现上佳,经销商就会借此卖点大肆宣传;如果车型的燃油经济性表现欠佳,经销商就采取各种方式推诿,对汽车燃油消耗量的标识只字不提。
在新浪网上的一项调查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消费者会在购车时参考到车上粘贴的汽车燃油消耗量,而近四分之三的消费者则更愿意相信朋友的口碑传播和自己对车的了解来判定油耗的高低。据专家透露,为了使检测数据更加准确,近日相关部门已经在研究适合中国现状的油耗“国标”,类似C-NCAP一样受到各类汽车企业的重视。但对于消费者而言,信任丧失后,就难以挽回失去的人心。C-NCAP经历“碰撞门”后,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公信力已大打折扣。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