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征收汽车“环境税”合理吗?(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媒体评论:征收汽车“环境税”合理吗?(2)
2010年02月01日 10:38 来源:人民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征收汽车“环境税”时机对吗?

  - 加大税收的举措是否恰逢其时?

  网友:对于汽车行业,国家采取的一贯政策是“不限购买,限制使用”,而向机动车征收环境税则是这一政策的充分体现,但是国家在汽车产业上行发展阶段出台加大税收的举措是否恰逢其时?

  - 与中央的刺激内需消费的政策不一致

  网友:汽车消费是促进内需的重要增长点。这样征收排放税抑制私车消费,与中央的刺激内需消费的政策不一致。

  - 会抑制汽车消费 开征时机尚不成熟

  网友:去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正是在这种有效政策的刺激下,去年我国机动车增加1669万多辆,增长9.83%,一跃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也成为拉动GDP增长的主力之一。开征机动车环境税,显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汽车消费,在目前的经济复苏期,开征时机尚不成熟。

  对车企产生什么影响?

  - 环境税就成了扼杀自主品牌的屠刀?

  网友:目前在我国进行环境税的征收还没有到成熟的阶段,不能急功近利。即使计划征收,我们也应该想欧洲一样,留出税收执行的改进时间,不能一下子就把负担增加到汽车企业身上,否则将极大的影响国内自主品牌的发展,环境税就成了扼杀自主品牌的屠刀。

  - 环境税征收有必要 应该由车企承担

  网友:既然环境税存在征收的必要性,那么它应该征收在企业身上,至少应该汽车制造企业占大部分,用户占小部分。以税收来促进汽车企业技术的更新,降低污染。同时,国家也可以考虑将这部分税收奖励那些在节能降耗方面具有杰出贡献的汽车企业。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最终达到根本上解决环境的目的。

  - 主要看征收额度有多大

  网友:环境税的征收无论对消费者还是汽车制造厂家,都应该有一些影响,主要看征收额度有多大,如果额度小,一辆车只征收几百元,对市场几乎没什么影响,如果超标车型征收1000元以上的税费,那么对车市就会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排放不达标车型的生产企业。

  征收汽车“环境税” 对于改善环境有多大作用?

  - 征收汽车“环境税” 不看好效果

  网友:从中国车辆购置的税费负担来看,中国的车辆税费即使不是全球最高的,至少应该是最高的之一。如果说税收杠杆真的可以抑制高能耗、豪华车的消费的话,全球最高的车辆购置税费早就应该发挥政策的威力了。然而,事实是,现在全球的豪华车,最抢眼的市场仍然是中国。

  - 我国在短期内难以开征 征收环境税也难以达到根治汽车污染问题

  网友:对机动车征收环境税是未来的一种趋势,但我国在短期内难以开征。并且征收环境税也难以达到根治汽车污染问题,只能引导消费者的用车习惯。

  - 如果对所有车都征收,那么对改善环境并没有什么效果,反而给消费者增加负担

  网友:在国外,大排量的汽车对个人征收环境税,排放达不到标准的则对企业征收,方式比较多,也都是可以借鉴的,关键看采取什么样的杠杆,如果对所有车都征收,那么对改善环境并没有什么效果,反而给消费者增加负担。

  - 2.0L汽车的污染物排放能做到跟1.0L一样好,不能笼统讲小排量受益。

  网友:从节能环保上讲,环境税能对消费取向起到一个推动作用。首先,政策会引导很多消费者往低环境税的方向走,但不一定是小排量,2.0L汽车的污染物排放能做到跟1.0L一样好,不能笼统讲小排量受益。

  - 别沦为有关部门增收的手段和工具

  网友:在当前中国的语境下,很多税费改革最终都偏离了政策的初衷,甚至与政策背道而驰,沦为有关部门增收的手段和工具,这是应该引起警惕的。

  征收汽车“环境税”公车怎么收?

  - 压缩公车数量 遏制公车私用

  网友:征收形式上的技术难题得以破解,税费征收后能够完全用于环境治理,机动车环境税开征也需要配套公车改革,压缩公车数量,遏制公车私用。

  - 公车缴纳环境税 左手转移到了右手

  网友:公车大多是高排量汽车,行驶里程远超过私家车,按照开征机动车环境税的初衷,公车绝对应该是这项税收的主力军。问题在于,即使公车缴纳环境税,也相当于将纳税人的钱从政府部门的左手转移到了右手,或者相当于纳税人为公车环境税买单,这显然不合理。 (崔元苑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