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呼吸税”开征在即? 或成车市利空之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汽车“呼吸税”开征在即? 或成车市利空之剑
2010年01月29日 08:44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周,来自北京消息称,该市开始着手研究机动车环境税费改革等问题,机动车的污染排放将被纳入税收征收范围。为此,环境税一时成为全国众多车主关注焦点。

  全国乘用车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对机动车征收环境税是未来的一种趋势,但我国在短期内难以开征。并且征收环境税也难以达到根治汽车污染问题,只能引导消费者的用车习惯。

  年内开征可能性极小

  目前,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去年销量已经达到1365万辆。有关预测数据显示,未来几年我国汽车市场还将保持较快增长。按照每年平均10%的增长幅度,2010年我国新车销售将超过1500万辆,巨大的保有量带来了不小的排放压力。

  据了解,机动车环境税已经纳入了议事日程,一旦实施,车主将要为尾气排放买单。征收时,车主将按照机动车不同的污染排放量情况,缴纳不同的税费。购买高排量汽车的车主,会比购买低排量机动车的车主缴纳更多的机动车环境税。

  据悉,征收环境税已经取得了环保部等相关部委的同意,财政部将要研究征收的名称和形式。全国乘用车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对本报记者表示,环境税今后将成为各大消耗能源领域的一种趋势,是抑制污染排放的一种引导性政策,也是未来征收的一种方向,汽车将成为环境税的一个系列。但是,由于税费调整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短期内难以开征。“至少在今年内是不会正式开征。”

  难以达到根治效果

  然而,开征汽车环境税消息一传出,一时成为众多车主讨论的热点。有车主质疑,即使开征了环境税,能否有效减少汽车所带来的排放污染?开征环境税之后,消费税又将如何征收?

  据了解,国外可参考的经验并不多,只有英国伦敦从2008年2月12日开始,对机动车征收“污染税”,主要针对进入伦敦市区的大排量和重污染的车辆,每车每天征收高达25英镑。

  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表示,征收汽车环境税已经讨论多年,曾换过多个名称,例如环境税、排放税等等。但是,这个税费应该算在谁的头上?消费者还是厂家?目前还没有一个清晰的定论。从某个方面来说,消费者在购买汽车产品后,是没有能力改变汽车排放标准。只能通过政策不断提高汽车生产商的技术标准,严格汽车尾气排放要求,例如现在欧洲实行的碳排放标准。同时,政府还应该通过“以旧换新”此类政策,鼓励消费者主动淘汰落后产品,购买低排放汽车,进而改善环境。

  崔东树也表示,环境税难以达到根治效果,一旦开征,只能通过税收引导消费者用车习惯,减少汽车为其排放。

  此外,除了征收环境税,国家还会陆续出台多项政策。不久前,科技部部长万钢曾表示,国家还将在2015年实施新的油耗法规,相应折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每公里161克,并且明确指出要通过努力,争取到2020年,我国汽车排放和能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机动车污染防治管理条例》和《“十二五”的机动车污染防治规划》还将陆续完善,以降低排放污染。

  -焦点:该如何开征?

  目前,更多的车主关注的是,一旦汽车环境税征收成为事实,应该如何征收,才能达到一种平衡。一名车主表示,开征汽车环保税一定要公平,不能按排量定税。因为相同排量的车油耗不一定相同,接近报废年限和新购车辆的碳排放量相差甚远,不同标号的燃油和不同技术生产的车辆排放也不相同。“主要是看政府如何征收,才能决定我是否会减少用车时间。”一名车主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崔东树表示,目前,如何征收环境税将是关注的焦点,如果环境税只是简单的一刀切,粗鲁地按照汽车的排量来征收,那将会失去政策的原本目的,又将成为一个新的“过路费”,无疑加重车主的负担。

  -影响:将抑制汽车消费

  在中国新闻网的一份“征收环境税会影响消费者买车吗?”的调查中,有46.4%的网民表示,环境税将带来用车成本的增加,会影响消费者购车的打算。贾新光表示,一旦征收环境税,对汽车市场的发展带来较大的抑制作用。所以,如何合理开征,也将引导消费的购买意向,进而促进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短时间来说,肯定是抑制汽车消费。”崔东树表示,如果环境税的制定与征收较为合理,从长远来看,无论是对汽车工业还是汽车消费市场,都是一种健康的促进作用。(郭小戈)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