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置税优惠幅度下调对车市有何影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购置税优惠幅度下调对车市有何影响?
2009年12月10日 16:12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促进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会议通过的八项政策措施,有两项和汽车有关。一是将汽车下乡政策延长实施至明年年底,已纳入汽车下乡补贴渠道的摩托车下乡政策执行到2013年1月31日。二是将减征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政策延长至2010年底,减按7.5%征收。汽车以旧换新的单车补贴金额标准提高到5000元至1.8万元。

  今年1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并决定从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从原来的10%减为按5%征收。

  车购税减征政策明年将继续执行,但减征幅度有所降低。消费者买一辆价格5万元的1.6L小排量轿车,车购税按10%的税率,应该交4150元。但今年只交2125元,少交了两千多块钱。按照明年的政策,只能减免不到1100元。车购税减征幅度下调,对明年的车市会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呢?

  车购税优惠推动今年车市火爆

  2009年我国车市从低迷转向火爆,车购税减半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前11个月,国产汽车销量比去年增加310万辆,其中1.6L以上车型只有50万辆,主要增长在小排量汽车。在车购税减半和汽车下乡等政策的共同推动下,农村、城乡结合部汽车销量增长明显,汽车产品结构优化,促进了汽车消费向低排放、节油的方向转型。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曾多次呼吁明年继续执行车购税减半征收政策。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10日对新华社记者表示,协会的呼吁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一是没有取消车购税优惠,二是减免的范围没有降低到1.5L以下.虽然没有达到减半征收的初衷,但还可以接受。

  对消费者短期会有一些心理影响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黄永和认为,国家之所以调低车购税减征幅度,有为明年汽车市场适度降温的含义。今年国内车市增长太快,全年销量可以达到1350多万辆,同比增长超过40%。国务院年初出台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提出的目标是2009年至2011年汽车产销3年递增10%,2011年接近1300万辆。3年的增长目标今年1年就实现了。另外,汽车产销增长过快,带来了汽车产能和交通设施的压力,并不利于我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自主品牌汽车车型集中在小排量,是车购税减半征收政策最大的受益者。吉利汽车95%的在售车型,奇瑞汽车80%的车型受惠于车购税减半。奇瑞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郑兆瑞认为,明年车购税减征幅度下调,短期内可能会对消费者有一些心理影响,但过一两个月就会过去,该买车的还会照样买。

  明年车市还会继续保持增长

  尽管明年车购税减征幅度调低,但有关专家认为明年国内汽车销量仍会继续增长。原因在于中国车市从2009年开始,已经进入第二轮快速增长期。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对记者说,国外研究表明,一个国家千人乘用车保有量在5至20辆之间时,将出现第一轮快速增长期。从2001年到2008年,中国汽车产销每年递增超过16%,完成了第一轮快速增长期。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千人乘用车保有量达到20辆,进入第二轮高速增长期,将从千人20辆保有量增加到千人100辆。我国第二轮汽车快速增长期估计在15年时间,在此期间,汽车销量年均增长13%—15%,相当于GDP增幅的1.5倍左右。

  与美国、欧洲、日本等汽车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水平还很低,还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即使取消车购税优惠政策,绝大多数消费者该买车时照样出手。从目前市场趋势来看,钟情小排量车的人愈来愈多。一是价格不高,二是省油,而油价则越来越高。腾讯网调查的4万个网友中,有52%的受访者愿意选择1.6升以下小排量车型。

  不会出现大规模抢购潮

  有人担心,明年车购税优惠减少,会导致年底之前出现大规模抢购小排量汽车潮。但是由于包括1.6L在内的许多车型都严重缺货,不少汽车经销店无货可抢。有报道说,一些汽车经销商采取今年开票,明年提车的方式,可以享受车购税减半优惠,赶搭年底末班车。北京广汽航天汽车销售公司齐海清总经理认为,这种做法并没有可行性。汽车经销商开的购车发票,必须有车架号、发动机号,拿着这样的发票才能去缴纳车购税。在经销店没有车的情况下,哪来的车架号和发动机号,而且这些号码每辆车都不一样。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