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在将来到底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答案的一致性远未达成。
近日,罗兰·贝格汽车行业中心发布了一篇名为“Powertrain 2020-中国志在成为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的领跑者”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发力电动车和混合动力领域,将向西方发达国家的汽车行业提出挑战。
这一结论的依据之一,是政府出台的一系列财政补贴和税费减免计划,以刺激“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推广。目标很明确,即让中国汽车行业在未来的电动系统领域保持技术领先。
对于未来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空间,罗兰·贝格给出了乐观的预期。上述报告指出,预计到2020年,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全球市场份额将达到9%到10%之间,而在中国,这一比例可能会超过50%。与此同时,到了2020年,电池、发动机及相关配件市场的市场规模将达到每年200-500亿欧元,而之后的10年,更是有望突破1000亿欧元大关。
在这轮几乎堪称“来势汹汹”的电动汽车浪潮面前,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何在?优势主要有两点:一是电池的成本优势。由于大多数电池的原材料(主要是锂)均在中国加工制造,成本较低。另外,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比,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也大概可以降低30%的电池成本。二是中国企业在电机(将电池的电能转化成机械能,驱动车辆前进)方面的优势。除了在高质量的电机开发方面先于国外同行之外,成本优势也同样存在。
“考虑到上述这些因素,中国在世界电动汽车市场成为技术领跑者的目标绝非天方夜谭。”罗兰·贝格汽车行业中心合伙人沈军如是说。
但中国企业能在电动汽车的新一轮竞赛中抢到多大的蛋糕,还要看企业的应变能力。如削减成本、确保市场份额、拓展业务模式以及缔结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
与罗兰·贝格乐观的基调相比,经济学家谢国忠则认为,“电动汽车在十年后可能是有价值的,但现在还看不清楚”。他甚至认为,除了房地产和信贷泡沫之外,汽车行业也是泡沫的一部分。这让所谓的汽车行业增长机会和政府对电动汽车的补贴成为一种讽刺。
“为什么还要鼓动政府去补贴电动汽车呢?市场可以找到合适的技术和恰当的平衡点。如果政府想要帮点忙,应该给研发中心注资,而不是补贴生产和购买没有商业价值的商品。”谢说,“等着瞧吧,电动汽车不过是一个浪费纳税人无数血汗钱的概念。每当汽车业陷入困境,总会拿新产品说事。这就是汽车业得以吸吮资金活下来的方式。”
这是危言耸听还是警世恒言?恐怕投资比亚迪的巴菲特会选择前者。在5月初的股东大会上,这位享誉世界的“股神”和老搭档芒格仍坚持认为,入股比亚迪是一桩非常有价值的投资。截至5月19日,比亚迪在香港的上市公司股价为26.65港元。与8个月前巴菲特以每股8港元购入的2.25亿股计算,这笔投资已经为巴菲特净赚41.96亿港元。
(马吉英)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