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市销售秘诀:用诚信敲开市场之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二手车市销售秘诀:用诚信敲开市场之门
2010年01月14日 10:01 来源:南国早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第一次买车的车主们一般很少会选择购买二手汽车,但是不少买过二手汽车的车主再次换车的时候还会继续选择二手汽车。这一现象表明,二手车市并不乏市场潜力,关键是看商家如何挖掘。几位二手车商、车主的经历证明:诚信是打开二手车经营之门的“钥匙”

  “车你先开着,钱慢慢给”

  二手车商郑先生,在柳州的二手车市场算得上是比较有名的人物了,十几年前,他和弟弟两个人在柳州市的西环路边卖车,如今已是一家二手车经纪公司的老板了。郑先生告诉记者,他做生意的诀窍是“不卖事故车和故障车,不坑蒙顾客”。有时候,为了让顾客相信他的车没有问题,他还在合同上特意注明:如发现该车是事故车或故障车,无条件退车。有时顾客看中了他的车,但手头钱又不是很充裕,他也会让顾客先把车开走,然后再分期把余款还上。

  有一次,一位顾客看中了他的一辆“宝来”轿车,经过讨价还价,双方以10.8万元成交,但是买主交了定金郑先生也办好相关手续后,买主却迟迟没来提车。后来郑先生得知买主家中突然有急事,车款被用掉两万元,便爽快地对那位买主说:“车你先开回去吧,剩下的车款你写个欠条,等有钱了再给我。”后来,这位买主在两个月后把那剩下的两万元车款补上。

  爽快买车与爽快卖车

  在南宁二手车市,不少人不喜欢和车贩子打交道。他们认为车贩子心黑,靠坑蒙赚钱。但是,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一位车主,他两次换车都把车卖给了车贩子。

  有两次换车经历的车主卢先生告诉记者,其实他对车贩子也没有好感,因为那些车贩子收购车的时候会把车说得一无是处,把价格压得很低,等车一到了他们的手上就变得到处都是优点,并且身价也上来了。所以,他第一次卖车的时候没有去找车贩子,而是在网上发了个卖车的帖子,并且注明“中介免谈”。但是经过几轮看车后,他被折磨得“没了脾气”,那些前来看车的车友总是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自己看完了还要叫朋友看,这个试完车另一个也要试,都试完了还要到4S店查维修保养记录……有一个人把全部过程都走完,已准备去银行转款了,又打了退堂鼓。

  最后,卢先生来到二手车市场,他很“严肃”地和一个二手车商说,如果不老实出价,他宁可便宜卖给别人也不便宜他。经过简短的看车试车,前后不到10分钟双方就成交了。后来卢先生再次换车时更加痛快,他只在电话中把车况介绍了一下双方就确定了价格,车贩子在去银行转款的路上顺便试了车。卢先生说:“尽管车贩子讨厌,但你不得不承认,他们是懂车的,只要价格谈妥,看车和给钱都很痛快。”

  坚持不收购“问题车”

  车友杨先生一直想买台二手车,但因为对二手汽车心存忌惮,怕买到有问题的车,所以尽管已经在二手车市场转悠了好多天,却迟迟没能出手买车。

  杨先生告诉记者,其实在车市转悠的这些天里,他也看到了不少好车,但因为自己太谨慎,所以几次遇到心仪的车都没能及时出手,等过了几天想去买时,却发现车已被别人抢先买走。几天前,他看中了一台两厢飞度,价格颜色都满意,车也试了两次,准备下定金时银行却下班了,第二天上午单位有事他没能赶去交易,等下午他带着1万元定金来到车行时,却发现车被别人抢先一步买走了。

  该车行沈老板告诉记者,买二手车不像在4S店买车那样,有充足的时间考虑,一定要出手快,看好了就立刻作出决定,要不然车就很可能被别人买走了。他说,做了几年二手车生意,他一辆问题车也没卖过,遇到有问题的车即使再便宜他也不会收购,他对顾客说得最多一句话就是“买了我的车,你绝对不会骂我”。

  诚信经营才能长久

  在南宁二手车市场里,摆放的二手汽车以车况比较好的国产车为主,其中也有不少高档进口车,甚至原车价上百万的世界名车也可以在这里看到踪影。

  据二手机动车市场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南宁大约有300家二手车行,其中仅在安吉的二手机动车市场内就有近150家,市场刚成立的时候,他们还经常处理一些车商和顾客之间因为买卖二手车产生的纠纷,现在这种现象越来越少了。该负责人说,卖二手机动车比卖新车竞争要激烈得多,试想一下,如果有个顾客要卖一辆车,他只要在这个市场转一圈就大致知道自己这台车能卖多少钱了,价格相对“阳光”。反之,如果有顾客想在这个市场买一辆二手车,他同样也会货比三家,选择自己中意的车。目前二手车市场上卖的大多数是登记日期在3年以内的国产车,这样的车一般车况都很好,手续也齐全,这是车商和顾客之间纠纷减少的一个原因。“近几年,广西的二手机动车市场发展很快,目前正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如果哪个车商不诚信经营,那他路会越走越窄,肯定做不久”。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