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中行人最易受伤 看民间攻略学自我保护——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交通事故中行人最易受伤 看民间攻略学自我保护
2009年08月12日 15:06 来源:钱江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我们从一份最新公布的《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中发现,近年来,我国行人因交通意外死亡的人数占26%左右,北京、广州、杭州等城市,行人已占到近4成。欧盟对道路交通事故分析显示,行人死亡数据是车内乘员的9倍。

  在路上是弱势群体的行人,如何加强自我保护,保障自己的安全?我们收集了一些案例,总结了行人保护的几个要点。

  A. 乱穿马路,孩子骨折

  “过马路,今后不要乱穿马路,也不要跨越绿化带,过马路就走人行道或天桥,一定要记住!”网友五月花几乎每天早上都要这样告诫上小学的儿子。原因是2个月前,她亲眼所见了一起车祸。

  那天傍晚,五月花开着自己的小车下班,当车子开到市区一条大路口时,一位小学生跨越绿化隔离带开始横穿马路,突然,一辆轿车飞驰而来,撞上了孩子,8岁的小学生腿部严重骨折。

  现在车那么多,走路要小心,可不是说说的。特别是孩子,判断交通的能力要差一些,需要学校和家人反复劝告提醒。

  B. 他乡闯红灯,被撞身亡

  “我们许多同学会在没车经过时闯红灯,如果大家都闯红灯而自己不闯,会被人看成是傻瓜。但我觉得闯红灯才是真正的傻瓜。”网友“天津狗不理”在网上的帖子里,讲述了他的一位亲戚在境外旅游时闯红灯被撞客死他乡的悲惨故事。

  前年暑假,他的堂舅前往澳大利亚旅游,晚上,一行人游玩后返回宾馆时,由于巴士车停在宾馆对面的马路边,他的堂舅在马路信号灯由绿灯转为红灯时穿行马路,不幸被一辆小轿车撞倒身亡。狗不理说,千万不要以为行人闯红灯没事,红灯时,往往都是车辆加速通过的时候,万一遇上刹车失灵的二手车,或者喝醉酒的司机,错把油门当了刹车?这时你再小心也是徒劳了。

  C. 与大车抢道,被压轮下

  “我害怕工程车,每次都是避得远远的。咱惹不起,躲得起。”汪师傅是杭州的一位清洁工。每天在马路上劳作,自然也就清楚不同车辆的脾气,对大车特别是工程车,他都会保持相当的警觉,原因是他在路上看到过车祸。

  那是今年5月的一个清晨,一辆黄沙车从杭州备塘路上右转到德胜路时,将一辆电动车撞倒,电动车主当场被辗死亡。“工程车本身又高又大,右转有视觉盲点,很难看清楚右后侧情况。”汪师傅说,行人和电动车往往看见工程车右转速度慢下来了,去抢道,实际上大车有内轮差,后轮转弯半径更大,非常危险。另外,被大车挡住车道的来往车辆,他们因为看不到你也很危险。行人也要保护自己,才能远离危险。

  行人自我保护民间总结

  行人安全,行人自我保护相当重要。除了我们前面举的一些需要遵守的法规,我们还搜索了许多民间好方法,不妨学学。

  1、不能有嫌麻烦或者反正汽车不敢撞人的心理。

  2、可能的话尽量和多人一起过马路,尽量以最短的路线通过,并给自己充分的通过时间。

  3、过马路应当遵循:停步、观察交通状况,看左边——右边——左边,等待安全时刻,然后迅速通过。

  4、在通过车辆右转弯道时应特别小心。遇到没有红绿灯的人行横道,应举手示意,确保安全后再通过。

  5、夜间或是酒后过马路应谨慎。夜间不容易判断车速和车距,要给自己留足够的时间,或者干脆等到没有车时通过。

  6、不要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不要在车行道内停留、嬉闹。

  7、不要在车辆临近时有突然动作,比如忽然退后、忽然停顿或者忽然加速。

  8、有时可以用不平常的举动引起司机注意,使他们减速慢行,比如晃动手中颜色鲜艳的物品等。

  9、雨天视线差,如穿了雨衣,撑了雨伞,更应注意观察,尤其是在路口。

  记者后记

  行人保护,大家一起努力

  行人在交通事故中容易受伤,与众多行人不守交规有关。记者从国家公安部公布的一份全国交通事故分析表中看到,行人交通事故中,有60%是行人有过错行为,如行人不走人行道或天桥等有过错行为的达到60%。而另一方面,也与我国道路交通情况复杂有关。我国人、车并行情况多,是世界上典型的以混合交通为主的国家。据国家公安部公布的统计数据: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每年有近10万人,其中,行人约占总死亡人数的26%。

  事实上,行人的安全,车企也有一定责任,有关专家表示,缺失行人保护的汽车就好比一台没有网罩的风扇。据了解,上世纪60年代,美国首先提出了行人保护的概念,30年后,行人保护在欧洲被真正重视起来,现在,行人保护已被全球普遍关注。但目前,我国在行人安全保护技术方面还没有相应法规,汽车行人保护设计由于成本较高也还得不到普及。不过,值得高兴的是,我国行人保护法规的制定工作已经完成,正处于报批阶段,有望不久后推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行人、司机和车企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行人安全才有可能真正得到保障。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