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9年开始到现在整十年间,华晨已累计向中华品牌投入83亿元。如此巨大的投入过后,华晨称对于中华品牌的希冀就是,与金杯分离自立门户后,可以实现大规模盈利。
明年将实现盈利
“我想说明的是,并不是要把中华业务剥离,而是谋求中华做大、做强。”上周五,面对媒体的集中发难,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志刚反复强调。
10月30日,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晨中国)宣布向其母公司华晨汽车集团出售旗下沈阳华晨金杯汽车的中华牌轿车业务,涉资不超过5.5亿元人民币。华晨中国在公告中称,“预计中华业务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收支平衡状态,相信出售中华业务可以使公司迅速提高盈利能力。”
之后,外界便开始对中华业务目前的亏损状态议论纷纷,并开始质疑中华的未来将作何打算。
这样的结果显然很难让包括刘志刚在内的华晨高层们接受,一种是情感上的,另一种则是白花花的不菲资金投入。从1999年第一台中华轿车诞生到现在,中华业务十年累积投入已达83亿元,而这并不包括新工厂的建设和以后的预期投入。
举例来说,2007年华晨自主研制并引来业界侧目的1.8T发动机,投入了近6亿元;另外,仅中华酷宝一款小众车型的研发就花去了3.1亿元,祁玉民后来曾不无感慨地谈道,“如果我们当时没有推出中华酷宝,而是用这个钱去推骏捷FRV,华晨或许不是今天这样。”
即使有华晨中国出售中华业务这惊人一举,华晨经管层仍努力向外界显示着对于中华发展前景的巨大信心。15万辆中华A平台全新工程的动工、更丰富的系列化产品,推出更高端中华轿车的计划,甚至上周金杯汽车(600609)连续两个涨停板等都在传递着这种强烈的信念。
在华晨制订的2010年目标方案中,中华的年产销量将从今年的10万辆增长到20万辆,并“实现大规模盈利”,这将有赖于平台规模效应的显现,以及每年持续缩减5%成本的努力。其实,华晨近两年在成本控制方面收效不小。今年,包括中华和金杯,通过改善零部件体系、内部管理优化等共降低成本达10亿元左右。
金杯中华将各自独立
“金杯这么多年一直在支持中华。”在刘志刚的眼里,是金杯发展的20年支撑着华晨、把华晨养大,十几年来对金杯付出的心血远不及中华,人力、物力、财力都倾注在了中华之上。然而,在华晨系所有车型当中,金杯海狮却是最赚钱的,并不是中华尊驰、骏捷。
如果没有“中华业务剥离”事件,华晨的决心恐怕不会这么大。这之后,华晨汽车中华和金杯一起运营的局面将改变。再也无法靠“金杯”滋养的中华,将被推向“孩子大了须自立门户”的路上实现“自给自足”。
但是,中华并不能像业界简单地认为那样,可以直接从华晨金杯分离出来成立公司独立经营,因为这涉及到了“轿车资质”的问题。
刘志刚解释说,新的汽车产业政策已经有所限制,必须在兼并另一家的基础上才可能取得新的资质,“我们要取得轿车的资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无论是否最终会成立独立公司,金杯和中华在经营管理上的分离已经开始。首先在销售网络上,金杯和中华渠道交叉的情况将“逐步减少”,两个网络将“彻底分开”。
金杯和中华,本有相差千里的目标诉求,金杯是要在50%的市场份额上如何更加强大,中华则是如何能够独立自主发展、实现首度盈利。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