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汽车CEO艾伦·穆拉利:最重要的是整合资源——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福特汽车CEO艾伦·穆拉利:最重要的是整合资源
2009年11月10日 08:54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记者:福特中国合资公司长安福特马自达10月份乘用车销量增80%。你认为在福特全球战略中,中国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穆拉利:我对福特汽车在中国的表现,以及和中方伙伴的合作,都非常满意。今年上半年,福特在中国的汽车总销量上升了39%,成为全球表现最好的一个市场。中国市场是福特全球战略中非常重要的新兴市场,福特把亚太总部从泰国搬迁到中国上海,由此可见福特汽车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

  重庆新工厂的奠基是福特汽车拓展在华业务的重要一步。福特汽车将继续和合作伙伴一起,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具有福特全球最新技术的产品和服务。

  记者:中国汽车市场的良好发展前景,成为全球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随着中国政府对汽车产品节能环保标准要求的不断提高,福特汽车凭什么在中国市场继续取得成功?

  穆拉利:福特汽车在全球不断推出在品质、燃油经济性、安全性和创新科技方面领先的福特品牌系列车型,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福特将把最好的产品和技术引进到中国来。未来三年内,福特汽车计划为中国消费者带来至少四款最新的福特全球产品。

  2010年,我们将在中国推出福特EcoBoost新动力技术,以及其他一系列先进的绿色节能技术,如PowerShift变速器技术等。EcoBoost发动机结合了涡轮增压和缸内直喷技术,至少节油20%以上,排放也大为减少。PowerShift双离合变速箱,节油效果也十分明显。从明年开始,这些绿色节能技术将逐步应用在中国生产的福特品牌汽车上。

  记者:对于汽车公司如何渡过危机,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穆拉利:我的建议共4条:首先,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需要长远的规划来实现稳定的发展,这样做的一个必备条件,是能够向消费者提供他们喜爱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要实现最高的质量标准,同时实现最高的生产效益;第二,在经济发展的起伏中,要让产能真正能够满足实际发生的消费需求。这一过程要全力推进;第三,需要有充分的资金,尤其是流动资金。前面说的两点,都需要用资金来支持;第四,作为全球性的公司,要充分利用分布在各地的资源,比如在技术、创新、质量、燃油经济性等各个方面的资源。

  记者:在美国汽车三巨头中,唯独福特汽车没有向政府申请紧急援助,也没有申请破产保护。福特汽车为何能够躲过一劫,坚持到今天?

  穆拉利:我觉得也是四个原因。一是早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福特汽车就制订了一个大胆调整的规划。作为规划的一部分,我们首先卖掉一些资产,比如把全资子公司捷豹和陆虎,连同品牌一起卖给了印度的塔塔集团。

  二是为了应对经济衰退,对产品以及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关闭了17家位于北美的工厂,裁掉了4万多个工作岗位,削减了50多亿美元的开支。同时向各大市场提供全球化产品。

  三是提前向银行借了一些钱,以保证流动资金。

  四是将我们的资源进行最充分的利用。

  记者:你如何把航空业的领导经验“移植”到汽车业?

  穆拉利:商业运营的飞机和汽车业之间的相似之处非常显而易见。他们都需要安全、高效地实现运输功能,必须使用更先进的科技和最低的能源消耗。所以,我已经在福特汽车找到我的位置。

  我非常希望能够利用我在波音公司的整合背景,协助在福特进行的工作业务上的整合,把我们所有的潜能发挥到最高的极限。

  记者:你选择福特的理由是什么?作为一个非汽车行业内的人士,管理这样一家百年老店,你认为会带来的创新和挑战是什么?

  穆拉利:我想从我为什么加入福特说起。福特汽车是一个非常有创造力的公司,1903年以来,百多年的时间里创造了很多在世界历史上很有名的汽车、卡车。另一方面,福特又是一个很地区化的公司,在各个地方独立地经营。福特最新的方向就是怎么样朝全球车型,全球业务的统一进行。

  对福特来讲,我们能够做的最有价值的事情就是怎样整合运用福特在全球各地的资源。所以,拿南京为例子来考虑,这里除了有整装厂、发动机公司以外,在这个研发中心里面必须要组合全球各地的资源,才能够和两个厂一起发挥最大的力量。

  记者;你已经在航空业和汽车业两个领域工作过了,下一个你将涉足的行业是?

  穆拉利:哦,不太可能会是火车制造业,呵呵。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