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全国方案少两条内容 消协呼吁为消费者维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丰田全国方案少两条内容 消协呼吁为消费者维权
2010年04月01日 15:51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今天上午,央视新闻报道RAV4召回门最新进展:丰田公司承诺浙江方案适用于全国。但引人注目的是,新闻中提及的“浙江方案”,竟然并不包括分量最重的“上门召回”和“经济补偿”两项内容。坊间人士评价:这与包含五项承诺的浙江方案有本质区别,这个缩水版的浙江方案让人在怀疑中美消费者不能被同等对待的同时,又产生新的疑虑——中国消费者能否被一视同仁?

  “丰田法务部目前正在研究相关赔偿方案,具体情况尚未出台。”本市一名丰田经销商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

  在美国,政府可能对丰田处以巨额罚金,民间则向丰田提起高达36亿美元的索赔。中国车主看着美国人掀起一波波的维权浪潮,徒有羡慕。而昨天浙江省工商局和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走在了前面,他们迫使丰田公司答应补偿浙江RAV4车主的损失。

  7500浙江车主有望获赔

  丰田公司从中国市场召回的7.5万辆RAV4车中,浙江消费者占了十分之一。在丰田公司决定召回RAV4之后,浙江省工商局和浙江省消协联合发布《丰田召回事件浙江消费维权措施通报》,明确提出五条应对措施。其中包括敦促丰田公司加快浙江RAV4问题汽车召回的处理进度,并要求丰田公司对消费者因此召回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

  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永江秀久代表丰田公司,在3月30日对浙江省工商局等机构代表浙江消费者提出的维权要求作出回应,并签下“关于RAV4召回汽车相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就提供上门召回服务、提供代步车、对消费者给予补偿等作出五项承诺。

  一汽丰田还回应说,依据《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有关规定,一汽丰田同意对RAV4消费者给予补偿,具体补偿方式由各地4S店与消费者协商处理;一汽丰田将自即日起3日之内通知4S店。

  据悉,这是丰田首次明确表示要对中国消费者予以召回补偿。

  其余车主能否获赔成悬疑

  丰田公司之所以答应对浙江消费者进行补偿,是因为浙江省明确把汽车列入“三包”范围,而《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明确规定“三包”产品发生质量问题时,应当赔偿消费者的损失。但是,其他省市并无此规定,那么,其他省市的车主能否获赔呢?

  中国消协法律顾问邱宝昌表示,《消法》是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各省市可以根据地方特点制定《消法》的实施办法,这属于地方性法规。两者的立法精神是一样的,但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像浙江省的实施办法把汽车列入“三包”范围,从法律层面上就明确了汽车厂商的责任。

  “其他省市虽然未把汽车列入‘三包’,但并不意味着其他省市的车主就不能获赔。”邱宝昌说,我们国家的《消法》、《产品质量法》,以及《民法》等相关法律,均规定了过错方应当对其引发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由于产品制造的缺陷,给用户带来的误工误时,要给予合理的补偿。因此,希望丰田公司不要因为其他地方未把汽车列入“三包”,而拒绝赔偿。现在很多中国车主对丰田不能把中美消费者同等对待有不满情绪,如果丰田公司再对中国消费者区别对待,问题就更严重了。

  呼吁高级别部门介入此事

  在浙江省和丰田公司的谈判中,邱宝昌作为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专家也应邀参加。对谈判的艰难他深有体会。

  邱宝昌说,在对中国车主进行赔偿方面,丰田是第一家,这一方面是丰田公司严格遵守法律,另一方面也和浙江省工商局和消协站出来向丰田公司发出最强声音有关。但是,从全国层面来看,应该有更高层次、更强的声音来为消费者维权。美国是两院在追查,而在我们国家,目前只有质检总局的一纸风险警示。

  邱宝昌认为,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使我国汽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难以维护。因此,应尽快出台汽车“三包”政策,包括车辆7天日可退换,同一个问题维修三次可换车等等,政策的出台将能解决消费者一般性投诉。此外,还应尽快出台《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加大对有缺陷汽车产品的管理。本报记者杨昌平 J161

  丰田对浙江五项承诺

  一汽丰田公司承诺,加快召回进度,在4月底前完成浙江所有RAV4问题汽车的召回维修工作,并保证维修质量;对尚未召回的RAV4汽车,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上门召回服务;在召回维修阶段影响车主使用的,由经销店提供代步车供消费者使用;未交付的RAV4汽车,一汽丰田将充分尊重客户的选择,如果客户提出解约,公司将全额退还客户订金;依据《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有关规定,一汽丰田同意对RAV4消费者给予补偿;对已向浙江省各级消保委投诉的消费者,一汽丰田接受浙江省消保委的调处。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