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吞象! 吉利新工厂考虑设在北京或天津(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蛇吞象! 吉利新工厂考虑设在北京或天津(2)
2010年03月29日 15:10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收购资金来自银行和地方政府

  -揭秘

  昨日吉利称,该集团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的收购资金已经到位,同时,吉利集团也准备好了沃尔沃轿车今后业务发展所需的营运资金贷款。

  如此庞大的资金对于自称是“穷小子”的李书福而言,不是一个小数目。那么,资金究竟来自何处呢?

  事实上,李书福上演“蛇吞象”的底气,来自于国有银行以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据了解,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国有银行,及其牵头成立的财团,早已承诺为李书福提供至少10亿美元的贷款。浙江、北京乃至天津等争夺VOLVO国产项目的地方政府,预计也将为李书福提供至少5亿美元“炮弹”。

  此外,吉利自身在香港上市,拥有较强的造血功能。去年高盛入主已经为吉利带来3.3亿美元的资金。同时,瑞典和比利时政府也为吉利在当地的低息贷款提供担保。

  如此算来,李书福目前手握的现金流,已经超过了此次收购所需的18亿元。

  但要“盘活”VOLVO这只“病虎”,吉利还要投入更大的资金,甚至在短期是“无底洞”。据预计,国有银行以及相关财团将是吉利今后资金的主要来源。乐国星

  “蛇吞象”会不会消化不良?

  -新闻分析

  仅有13年历史的吉利汽车,将有80多年品牌和技术积淀的沃尔沃揽入怀中,被视为是一个“蛇吞象”的经典案例。  

  穷小子为什么能够“蛇吞象”?

  对国际并购深有研究的马光远博士认为,吉利收购沃尔沃直观看来是一桩很不靠谱的交易,但其实孕育了很多其注定要成功的元素。其中包括民营企业的身份将海外并购中的“政治障碍”减到最少;吉利十几年来在市场夹缝中生存和发展的经历,证明其有创造奇迹的能力,而吉利当家人李书福的胆识和执着也降伏了沃尔沃。

  而最重要的则是,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战略意图非常简单,就是希望通过沃尔沃的高端品牌和技术,提升吉利基因,“简单的战略意图是并购成功的先决条件,而中国很多企业在海外收购的时候,在战略上含混不清,有些甚至为收购而收购”。

  实际上,作为一桩交易,将沃尔沃出售给吉利,也是福特和沃尔沃三思而后行的明智选择。贾新光认为,吉利成功解决了巨额融资问题,并向沃尔沃承诺生产地、营销网络和产品质量“三不变”,最关键的是,吉利开拓中国市场的方案,是沃尔沃实现在短期内扭亏的希望所在。这些充足的准备让沃尔沃看到生存下去并东山再起的图景。  

  国际名牌签收后能否经营好?

  但包括吉利团队和看客都意识到,“签收”沃尔沃只是吉利成功的一小步,如何经营好一个目前处境不妙的汽车豪门,吉利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作为一个涉世未深的本土企业,如何去经营一个成熟的国际汽车名牌?马光远说,“吉利要把姿态放低,要紧的就是学习国际化经营。”他认为,沃尔沃近年的经营不善,全球整体经济环境动荡也是重要因素,沃尔沃在经营管理和技术方面保存的优势,是吉利需要学习的,因此必须保留沃尔沃的原有经营团队。此外则是要妥善安排好沃尔沃在中国的国产化。“吉利将这个过渡期走好,前景就比较明朗”。

  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认为,吉利今后的关键是要利用收购沃尔沃形成自己的全球战略,要发挥沃尔沃的孵化器功能。“过去中国企业收购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工厂拆了运回来,这对沃尔沃这样的企业来说无异于杀鸡取卵,是非常短视的行为。沃尔沃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在安全技术方面有独到的创造,对于加强吉利的产品研发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因此应该‘养鸡取卵’”。

  -收购时间表

  ○1999年,沃尔沃汽车被福特公司以64.5亿美元收购。

  ○2008年1月,吉利就曾向福特提议收购沃尔沃,但福特无出售意向。

  ○2008年底,福特宣布有意出售沃尔沃。

  ○2009年2月,吉利洽购沃尔沃获发改委批准。

  ○2009年10月,吉利被定为优先竞购方。

  ○2009年12月,吉利与福特就收购的所有重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

  ○2010年3月28日,双方签署最终协议。

  ○2010年第三季度,预计完成交易。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