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据外媒报道,由于刹车存在问题,丰田汽车将在美国和日本召回27万辆普锐斯(Prius)混合动力车,同时丰田针对旗下豪华车品牌雷克萨斯(Lexus)可能存在的刹车问题展开调查。 中新社发 吴芒子 摄
中新网2月8日电 上周末,丰田汽车决定在日美两大市场召回总计27万辆问题普锐斯,以解决与刹车有关的器件故障。而这已经是丰田汽车继去年11月美国、欧洲、中国大规模召回后的第6次东窗事发。
从去年11月至今爆发的一系列史上最大规模召回事件,令丰田面临从经济到信誉、公关的巨大挑战。按丰田高层说法,损失之重,迄今尚难估量。
危机再蔓延 车市功勋普锐斯曝刹车问题
据日本国土局消息,关于新款普锐斯刹车问题的投诉新增了33件,已达到93件,而发生损失的事故也新增1起至5起。日本媒体5日报道,丰田已经决定在日美两大市场召回该车,总量预计为27万辆。
新款普锐斯自去年5月在日本亮相以来,已经售出大约200000辆,另外在美国市场卖出103200辆,普锐斯目前仅在日本生产,若丰田决定召回这个型号的汽车,那将是丰田面对汽车召回问题之后,首次召回在日本境内生产的汽车。
普锐斯是丰田公司开发的混合动力汽车,是世界上最早实现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在人们日益关注环保的今天,普锐斯因革命性地降低了车辆燃耗和尾气排放,其划时代之意义与先进性得到了全世界的高度评价。
业界人士指出,一向以“高品质”著称的丰田汽车频频出现问题,尤其是带动销售增长的“普锐斯”出现问题令丰田品牌深受重击,如果丰田在日本本土也出现信任危机的话,对其经营的打击将是深刻和长远的。
深陷召回泥潭 股价暴跌
不断爆发的召回事件已经对丰田公司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恶劣影响。因召回危机呈现加深的迹象,投资者纷纷逃离。现在丰田在美国等地市场的销量已经出现大幅度下滑。竞争对手纷纷乘虚而入。丰田1月份在美国市场销量同比骤降16%,为数年来首次月度销量跌破10万,预计2月份销量还将继续下降。
召回和部分停产还使丰田品牌形象受损,评级机构已开始或表示考虑调低对丰田的评级。召回事件也直接影响到了丰田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3日,纽约股市丰田股价下跌6%,为其进入美国股票交易市场以来单日最大跌幅。在东京股市,丰田股价4日收于每股3280日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3.5%。自1月21号爆发“踏板门”事件以来,丰田股价已暴跌22%。
丰田将为召回事件破费20亿美元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4日宣布,召回存在油门踏板故障的问题车将使这家世界最大汽车制造商付出总计1800亿日元(约合20亿美元)。丰田公司常务董事伊地知隆彦4日告诉媒体记者,公司已在2009财年决算中列入1800亿日元“召回事件费用”。其中,1000亿日元用于召回问题车所需维修、更换等费用,其余800亿日元为召回事件导致的销量下滑等损失。
日本丰田公司副总裁佐佐木真一表示,这次召回规模“史无前例”,可能比以往安全问题招致的损失更大。他称,眼下估计召回成本为时过早。通常情况下,召回事件后头一个月产品销量会下滑大约20%,随后逐渐恢复。
据路透社消息,丰田预计因召回和停产部分车辆损失11亿美元至22亿美元。
据悉,丰田2日宣布恢复美国停产生产线并公布踏板维修方案,股价当日在东京股市止跌回升,上扬4.5%。部分投资者认为,这部分得益于日元贬值。丰田前7个交易日股价连续下跌共计18%,市值缩水超过200亿美元。
品牌信誉度受损 “脚垫门”重创日系车
此次史上最大规模的汽车召回事件还在蔓延。普锐斯刹车故障“浮出水面”后,丰田在墨西哥市场又召回7款车型,“屋漏偏逢连阴雨”,连续的事发无疑令丰田汽车的处境“雪上加霜”。
国外媒体认为,接二连三的召回事件,令丰田汽车的产品质量遭到怀疑,其品牌地位也遭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同时召回事件也累及日系车的声誉受损,曾经一度以质量著称的“日本制造”受到重创。
日本共同社表示,受丰田汽车召回事件影响,美国国内对日系汽车的批评和不信任已经越来越多。日本《东京新闻》说,日本制造业向来以高品质著称,丰田的信誉受损,甚至可能摧毁日本制造业的信心。
此外,一些日本车企也对召回事件可能会波及日本汽车业表示担忧。本田公司执行副总裁绀户公一近日对媒体说,丰田是代表日本汽车的佼佼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有些担心这会给其他日本品牌带来打击,但我们还需要一些时间来评估影响。”
丰田汽车近期召回事件一览:
2009年11月25日,在美国召回426万辆车,车型涉及凯美瑞/亚洲龙/普锐斯/ES350,召回原因是脚垫滑动卡住油门。
2009年12月24日,在中国召回43023辆车,车型涉及丰田RX350/ES350/汉兰达,召回原因是VVT-i机油软管内壁破裂、机油软管漏油。
2010年1月21日,再次在美召回230万辆车,车型涉及凯美瑞/RAV4/卡罗拉/汉兰达等,召回原因是油门踏板故障隐患。
2010年1月28日,丰田在中国召回75552辆RAV4,原因是油门踏板故障存在隐患。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