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消息人士对本报透露,中国吉利汽车收购美国福特汽车旗下瑞典沃尔沃汽车谈判几近结束。
双方约定将于2月8日签约,收购金额将不超过18亿美元,甚至有可能低于16亿美元。
而福特在1999年收购沃尔沃的金额高达64.5亿美元,该交易意味着福特将赔本超过46亿美元。
该人士还透露,吉利购买沃尔沃的净资产估值超过15亿美元。“该收购得到了中国发改委等政府部门的支持,最近几天中国发改委等相关官员将赴瑞典,与瑞典工业大臣会晤,共同磋商对该项目的支持。”
大股东吉利
几天前刚刚回到国内参加吉利兰州基地扩能改造项目的吉利集团副总裁赵福全,马上得再度飞回美国,和吉利谈判团队汇合,与美国福特汽车做签约前最后的准备和个别细节谈判。
“双方签约的时间约定在2月8日,因为这样的大型并购项目,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敢说时间完全确定下来。”上述消息人士透露,“但2月中旬前签约基本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在备受关注的长安沃尔沃项目上,上述人士透露,吉利收购沃尔沃后将继续履行沃尔沃与长安的技术合作协议,直至协议到期,并有一年的过渡期。不同的是原沃尔沃股东方换成了吉利。此前,在福特中国战略框架下,沃尔沃与中国长安汽车协定以技术合作方式,生产沃尔沃S80L、S40两款车型。
“整个收购过程中,收购方式、未来运营模式以及董事会构成是三大亮点。”上述消息人士表示。
“收购方式上由吉利主导,联合民营资本和相关银行共同收购。”该消息人士解释,“也就是说,吉利将以大股东身份出现。未来的运营模式上,沃尔沃业务将独立运营,包括研发、营销、采购、财务、质量、生产等方面,与吉利品牌完全分开。其总部将设在北京,相关注册手续已经基本结束。”
在操作方式上,该消息人士透露,“吉利联合民营资本和银行方面在北京注册的国际投资公司已经基本就绪,在瑞典设立分支机构也基本成型,签约结束后,将由这个分支机构百分之百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股权。”
此前,本报曾独家报道吉利将在京注册上述两家公司事宜。其中,上述国际投资公司的初期注册资本将在80亿-90亿元人民币,此后逐渐递增到收购沃尔沃的所需金额。
但就民营资本和银行方面的具体构成,以及吉利在其中的股份,该人士不愿做更多透露,仅表示,“可能吉利要占据80%以上股权”。
收购项目的另一个亮点是,以吉利为大股东的中国沃尔沃轿车项目,董事会将会是国际化的。“除了股东吉利等,还会邀请欧洲商界名人出任董事会成员,其管理层将采取国际化人才与瑞典本地人才相结合的方式。”
上述三方面基本兑现了福特全球总裁兼CEO艾伦·穆拉利对沃尔沃的期望。1月11日,穆拉利在北美车展上表示:“沃尔沃是一个很好的品牌,我们希望李书福先生能继续坚持沃尔沃现有的发展策略,保护好沃尔沃品牌。”
据悉,该项目得到了中国发改委等政府部门和瑞典工业部的支持。近日,发改委等相关官员将亲赴瑞典,与瑞典工业大臣会面,共同磋商对该项目的支持。届时,吉利董事长李书福也将亲赴瑞典,等待最终签约。
吉利集团公关总监杨学良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也证实,“双方可能会在2月份签约,签约地点可能是沃尔沃瑞典工厂。”
一笔值得的买卖
令人意外的是,与此前“吉利将以20亿美元收购沃尔沃”的预期不同,上述消息人士透露,经过多轮谈判、压价,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最终价格将低于18亿美元,甚至有可能低于16亿美元。
穆拉利在北美车展上表示:“所有归属于沃尔沃的都将一起出售,但属于福特的各类技术等都将很好地保留下来。”据外电报道,福特希望保留一些与安全和环保发动机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
这不禁令外界猜测,以不超过18亿美元的低价,吉利将不能购买沃尔沃轿车最新的、由沃尔沃轿车与大瀑布公司共同开发的混合动力及电动车技术。
但上述消息人士否认了这一说法,他表示:“18亿美元是双方商定的满意价格,福特贯彻其‘一个福特’的全球战略,出售沃尔沃毫不迟疑。吉利将得到其想要的全部技术,相关财务专家给出的购买净资产估值就能说明一切。”
据悉,吉利聘请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其财务顾问,对该项目进行尽职调查。目前“购买净资产估值报告”已经出炉。
该报告显示,吉利并购的是一家净资产超过15亿美元,具备造血和持续发展的公司;品牌价值接近百亿美元;拥有4000名高素质研发人才队伍与体系能力;拥有低碳发展,能满足欧6和欧7排放法规的10款整车和3款发动机 (中国仅有欧4生产技术);有分布于全球100多个国家的2400多家经销商,接近60万辆生产能力的自动化较高的生产线。
而低碳产品包含混合动力、电动车和待用燃料技术,能满足美国2015年的CAFE(平均燃油经济性标准)的低碳排放要求。
业内人士评价,目前,没有一个中国汽车公司拥有如此先进、全面、众多的技术。如果吉利收购资产中包含这部分内容,就真的是一笔“值得的买卖”。
据悉,吉利收购沃尔沃后,有可能继续与福特保持相关业务联系,比如,福特未来有可能继续从沃尔沃轿车公司采购柴油发动机等。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