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就说:吉利面前的“三座大山”
当吉利高调欢迎福特把吉利纳入优先竞购对象时,不禁会让人想起南汽收购名爵、上汽收购双龙等海外收购的惨痛教训,以及腾中并购悍马止步不前的尴尬局面。人们在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兴奋之余,更多是担忧一旦并购成功,吉利能否吃透沃尔沃。
据了解,目前业内声音最强烈的是吉利并购沃尔沃后,资金问题怎么解决?吉利如何避免南汽和上汽海外收购的失败,以及下一步棋怎么走?
焦点1:钱从哪里来
“吉利对收购沃尔沃胸有成竹,我相信肯定能成功。”虽然李书福对成功收购沃尔沃信心十足,但人们不免替他担忧,竞购资金从何而来,即使是传言中的20亿美元(约160至200亿人民币),对吉利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数目。
据了解,吉利刚刚完成战略转型,几大子品牌相继破土而出,其中高端品牌帝豪和英伦等子品牌正处在襁褓中;同时,此前吉利刚刚成功收购澳大利亚DSI变速箱企业,并在国内开始破土国产化,此时企业发展对资金的渴求不言而喻。
另外,一向靠低价格打市场的吉利汽车完成的原始积累,也不足以竞购任何一家汽车企业,去年才盈利8亿多人民币的吉利汽车要想解决资金难题,唯有靠外力。
针对收购资金来源问题,吉利最近也表示,收购沃尔沃的资金问题将获得中方银行的支持——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最大障碍或将一举扫清。
但是,这并不能扫清人们对吉利资金紧缺的疑惑。假设中方银行能一次性解决资金难题,那么,吉利汽车就不会在此前让高盛以25.86亿元换购自己18%的股权。
当然,吉利在10月28日发出公告后,次日吉利汽车股票收盘价上涨了2.1%,一举突破该公司自上市以来的最高价位,而此时吉利则得到不少融资,无形中增加了收购资金,但在外界看来这也只是杯水车薪。
就连福特汽车总部一位高管也产生怀疑:收购沃尔沃的股权怎么也得要上百亿元人民币,这么大一笔资金,吉利从何处筹措?
因此,分析人士认为吉利一旦成功竞购沃尔沃,给李书福带来的首要压力便是资金。且从以上这些企业行为就不难看出,当前吉利的窘况可见一斑。
焦点2:前车之鉴值得警惕
中国车企海外并购的案例并不少见,可失败的教训总是高于成功的喜悦,有了此前南汽收购名爵、上汽收购双龙等海外收购的惨痛教训,人们不禁担忧起吉利能否顺利吃下并消化沃尔沃。
中汽协常务副会长董杨做过一个非常贴切的比喻:“现在买企业就像买房的首供,买完之后,企业的整合、管理、文化等等诸多问题就像买房的月供。不要只看到眼前的首付较低,而看不到还有月供。”
一个福特经营10年之久的汽车品牌来让中国人掌管,是否同样有水土不服,面临名爵和双龙同样的下场?即使吉利有将澳大利亚DSI变速箱企业起死回生,以及此前成功控股英国孟桐公司等经验,但吉利的灵丹妙药能否使沃尔沃出现奇迹,仍疑点重重。
有人撰文指出,金融危机虽然创造了许多趁低吸进的机会,但企业也需先审视自身有没有能力来确保消化良好,不能一味地贪图“划算”。 而且,一些资金实力和产品技术都优于吉利的车企,都不敢啃这块骨头,吉利又怎能确保啃得动?
同时,海外媒体《华尔街日报》和《瑞典工商业日报》分别刊登读者评论,其激烈的言辞均表示出了对这桩“婚姻”的担忧。
焦点3:高额运营成本怎么化解
以前,人们公认节能、环保、安全是新世纪全球汽车业的核心竞争力。但现在则需要加上成本控制,成本重新成为汽车业的第四主题。对于绝大部分消费者而言,不便宜,再好的东西也没有价值。
作为成本运营高手的吉利汽车,在获得竞购沃尔沃机会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更大挑战。行业资深评论家李安定表示:“李书福接下来要做的是如何让沃尔沃转亏为盈。”
据了解,沃尔沃近10年的业绩迅速恶化,高额的运营成本是重要原因,再加上欧洲等国家的高福利,成本问题已经是沃尔沃最头疼的事情。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