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奇瑞重组已成定局 年底前将出实施方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江淮奇瑞重组已成定局 年底前将出实施方案
2009年07月23日 09:00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国内汽车业重组兼并暗流涌动。

  在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的刺激下,排名居后的一些汽车集团纷纷盯上了国内行业前八强的位置,而兼并重组是迅速做大的唯一处方。安徽省坐拥江淮汽车集团、奇瑞汽车两大自主品牌,由此举起了打造“大安汽”的产业整合大旗。

  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从安徽省主管部门独家获悉,江淮汽车集团、奇瑞汽车重组已成定局,今年年底前将正式出台实施方案。

  与此前传言不同的是,安徽省已经基本确定省内汽车板块联合或购并的主思路:以奇瑞汽车、江淮汽车集团为基础,打造大安徽汽车工业集团,二者相互持股。绝非此前流传的“谁吃掉谁”的模式。

  在联手做大的模式下,一个新的问题产生了:如何衡量两家资产价值而进行相互持股?按照惯例,或以市值作价,或净资产、盈利兼顾。在这样的估价体系下,两家汽车企业开始了新一轮暗战,从比拼销量增长到比拼市值增长,以谋求相互持股时的优势地位。

  奇瑞汽车已将上市截止期定于2010年9月30日前。那么,迟行一步的江淮汽车集团将何去何从?

  打造大安徽汽车工业集团已箭在弦上

  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安徽省主管部门已经基本确定省内汽车板块联合或购并的主思路,预计年底将出台具体的实施方案。据知情人士透露,“方案内容将涉及重组的形式、未来资产整合的初步规划。其实,‘大安汽’并不像外界传言的那样,奇瑞汽车唱主角、江淮汽车集团作辅助。‘大安汽’其实是安徽省在汽车业上布的局,并不是谁吃掉谁的棋局,而是牵手共同做大的棋局。”据悉,为避免一家陷入困境殃及池鱼,两家企业间甚至将构筑一道防火墙。

  “在5月12日安徽公布《安徽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下称《规划》)之前,安徽省主管部门已经找江淮汽车集团、奇瑞汽车的一把手谈过联合重组的构想。”知情人士透露说,江淮汽车集团董事长左延安早已清楚未来重组的基本框架,因此非常认同“联合重组、做大做强大安汽”的想法。“据悉,具体操刀者是安徽省汽车工业领导小组,组长是安徽省委常委詹夏来,副组长是副省长黄海嵩。”

  对此,奇瑞汽车也心知肚明。奇瑞汽车集团的高层表示,“联合重组就是在两个文件的框架下进行的,一个是国家出台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另一个就是安徽省出台的《规划》。”按照《规划》中的明确说法,“力推奇瑞、江汽、华菱、昌河、扬子、全柴等汽车企业按市场原则在省内进行联合重组,力争形成一个产能百万辆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

  奇瑞、江淮共筑“大安汽”

  “安徽省有意分阶段打造‘大安汽’。虽然《规划》中提到多家安徽汽车企业,但首先会按照抓大放小的原则,即先将江淮汽车集团、奇瑞汽车集团捏在一起。”知情人士透露,“至于安徽其他的汽车企业,如华菱、昌河、扬子、全柴等,伺机再置入‘大安汽’资本版图中,甚至不排除有些资产不放入‘大安汽’中。”据悉,合肥昌河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后者是央企,且正拟将旗下汽车资产重新整合到中国航空汽车工业总公司旗下,未来另行上市。

  为了平稳进行联合重组,安徽省已经决定左延安留任一届。尽管今年10月左延安将年满60岁,但作为江淮汽车集团的创始人和领军者,其对江淮汽车集团的影响不言而喻。在江淮汽车集团旗下乘用车项目走出低谷的关口,左延安也希望尽可能多出一点力。

  上海证券报记者联系了江淮汽车集团、奇瑞汽车集团高层,他们均表示,知悉政府正在规划此事,但不知道进展和未来是否整合,以及以何种形式整合。经记者辗转了解后获悉,目前安徽省主管部门讨论最多的是相互持股模式。据知情人士透露,“在业务整合前,先要定下谁是‘大安汽’的掌舵人,目前谁也不知道究竟是江淮汽车集团董事长左延安当还是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或者会由安徽省指派一个过渡性人物当‘大安汽’的一把手,左延安和尹同跃各自负责原来的业务,等理顺关系后再由强势人物任一把手。”

  无论是看上去曾略处下风的江淮汽车集团,还是高举中国自主品牌轿车领先大旗的奇瑞汽车,都无法以压倒性的优势整合对方。在精于汽车业的安徽省主管领导看来,江淮汽车集团和奇瑞汽车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现任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原任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郭金龙曾做出客观的评价:奇瑞汽车名声比较亮,因为奇瑞汽车拥有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为国家、民族汽车工业争光,发展势头很好;江淮汽车集团在经营管理方面比较成熟,发展得也非常不错。

  知情人士透露,“联合做大是安徽省汽车业发展最好的方向,因为无论江淮汽车集团还是奇瑞汽车集团,都是典型的民族品牌的代表,具有自主更生、自主品牌、自主经营三大特征。”

【编辑:陈鑫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